贵港市港南一中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港市港南一中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0 16: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批改情况
导学案整理情况
主备人:李心波 备课组审核:______ 审核人:___ _
__ _班__ 小组 姓名_ 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科导学案(第3号)
课题:3、蜡烛 课型:预习+展示 课时:两课时
一、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把文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重点)
2.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重、难点)
3.品味文中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领会其作用。(难点)
4.理解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学习难点)
二、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    ) 揣( )在怀里 衰( )老 烧灼( ) 瓦砾( )
淹没( ) 鞠躬( ) 肃穆( ) 腋( )窝 地窖( )
2.多音字,请你根据根据相关的资料书进行归纳。
3.形近字,请你根据根据相关的资料书进行归纳。
4.词语辨析,请你根据根据相关的资料书进行归纳。
5.重要词语,对子相互听写课文中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6.作家作品(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三、研读课文
1.文段分析
2.文章主旨
3.脉络梳理
4.重点句段朗读
(1)P25即使在这个当……和那些士兵。(2)最后结尾段
5.重难点探究(2-3问)
(1)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段,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试举例加以说明,体会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2)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
四、写作技巧学习
1.文章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老妇人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对其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苏联红军战士深沉而强烈的爱以及对失去生命的战士的悲痛与敬意。
2.课文还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衬托任务。例如,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为人物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也写出了敌人的疯狂,突显了老妇人的临危不惧、不顾个人生死掩埋烈士的感人行为。
3.象征手法的运用。蜡烛的含义是
五、学习质量测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拂晓( ) 地窖( ) 瓦砾( ) 匍匐( ) 腋窝( )
偷xí( ) píng( )障 jū( )躬 肃mù( ) 颤wēi(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她已经精疲力竭(有气无力)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B.毒胶囊、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告诉人们,我们需要名副其实(名不副实)的产品质量。
C.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D.红军的偷袭企图(打算)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
3.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 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贵港市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城市。
B.即使安倍晋三极力兜售他的“和平主义”,因此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军国主义”野心。
C.六月的东湖公园真是游览的好时节!
D.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六、课外作业
1.P26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2.P26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3.作文小练笔,给下列作文题目拟中心思想。
题目:我的一次明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