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4 22: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 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
1.元朝灭亡的原因:
政治腐败,农民起义
一、明朝的建立
材料一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朝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明朝的建立
依据材料说说明朝建立的情况: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
1368年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
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
但,他有胆有识,最终竟站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巅峰……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传奇皇帝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
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岭北大漠),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观察地图,标注一下明朝的疆域范围
明朝鼎盛时期,疆域北至外兴安岭,西至喜马拉雅山,靠近巴基斯坦一带,东至库页岛,南至南海的南沙群岛
元朝灭亡的教训:
1.地方分权;
(行省制度)
2.朝臣权力过大;
(中书省)
明太祖的目的: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作为一个明君我要好好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握拳)
二、朱元璋强化王权
1.在地方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
三司
布政使司
( )
按察使司
( )
都指挥使司
( )
行中书省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2)分封诸王,巩固皇室
明太祖分封诸王略图
秦朝
唐朝
明朝
群相
废相
独相
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胡惟庸:中国古代最后一个丞相
李斯:中国古代第一个丞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2.在中央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加强皇权。
大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作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强化皇权。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归兵部
3.军事上
A:大臣宋濂与客人饮酒,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按事实回答,朱元璋高些地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B:国子监祭酒宋讷,因事在家独自生气,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晚为什么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陈说。朱元璋拿出一图画,只见那图正是宋讷昨晚生气的画像。一时间宋讷觉得毛骨悚然,忙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我心爱的酒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C:“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4.监视官民
阅读课本67-68页,找一找: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以及其影响。
措施 影响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地方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直掌军事大权
加强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①朱元璋设立锦衣卫,②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朝代 内容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 朝
考试内容:
解释题目:
答题格式:
影响:
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来解释题目
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
宋元 67(件) 38 57 ﹪
明清 472(件) 19 4 ﹪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专制?
1、摧残人才,束缚思想,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
2、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根据材料,分析八股文的影响
1、农业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花生
四、经济的发展
①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③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2、手工业:
棉布
明代青花扁壶
景德镇青花瓷
苏绣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
3、商业:
在晋商中,流传着“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民谣。山西的乔家家族生意发达,到了乔致庸时,更为兴隆,他扩建了乔家大院,共313个房间,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商帮: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手工业、商业
八股取士
按察司
废行中书省
布政局
都 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明朝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1.(2020·湖北咸宁·15)图1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B】
课堂小练
2.(2020·广东省·12)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