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4:53: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阿长与《山海经》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骇破(hài)     掳去(lǚ)     颈上(jǐnɡ)
B.惧惮(dàn) 陆玑(jī) 孤孀(shuānɡ)
C.震悚(sǒnɡ) 规矩(ju) 憎恶(zènɡ)
D.针灸(jiǔ) 诘问(jí) 疮疤(chuān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致,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地看着我。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______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长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C.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
6.对本文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7.对下面课文的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分析这篇回忆性散文要注意区别作者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B.“憎恶”“讨厌”是作者儿时对阿长的全部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C.鲁迅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含蓄而意味深长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D.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鲁迅对她的赞扬又是如此的热烈和真挚。
8、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________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______
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9.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11.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选文中“我”对阿长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4.结尾一句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①胡适1958年应蒋介石之邀从美国回台湾做“中央研究院”院长。蒋和研究院都要拨钱给胡修宅子,胡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金,并表示如果不够再通知他追加。
②胡适的宅子建在“中研院”里,说是为了去图书馆方便。宅子很朴素,现已成为胡适纪念馆。走进书房,讲解员说胡适很少在这里呆,读书写字大都在别处,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书房有点像监狱。原来书房的窗外是个与窗子贴得很近的高高的花墙,虽然墙上布满孔洞,但还是给人有些压抑封闭的感觉。这个细节令我联想到,胡适的生活虽然不图奢华,不喜欢物质层面的雕琢做作,但对于精神、心理的舒适自在,还是蛮敏感的。
③为什么胡适宁可不用这书房也不拆掉外面的花墙呢?身为院长,又是自己掏钱盖的房子,小小修改一下有何之难?其实,这正是胡适性格的一个细微表现,有权力但不滥用权力。
④胡适反封建,却不过度否定传统文化;胡适反对专制,却没有与专制主义者蒋介石势不两立;胡适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却与民国政府保持着合作;胡适也常常批评蒋介石,却与蒋成了终生诤友;胡适倡导自由恋爱,却与媒妁之言的小脚夫人相伴终生。胡适崇尚改良,却对激烈的革命抱以审慎的态度,他的一生都在向蒋介石谏言,希望以温和、渐进的方式促使社会进步。
⑤民国初年,回国不久的胡适就在《新月》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严厉批评民国社会缺乏人权、缺乏法治的状况。后来他举例说,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因为顶撞蒋介石而被拘禁,家属只能四处奔走求情,却“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这就是人治。随后,胡适又发表了《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和《知难行亦不易》,文章对孙中山以民众素质低下为由,主张在制定宪法之前要有一个“训政”阶段的思想提出了质疑,批评孙中山的“行易知难”,说“可以作一帮不学无术的军人的护身符”,并说“宪法的大功用不但在于规定人民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规定政府的权限”。几篇文章发表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侮辱本党总理,诋毁本党主义,背叛国民政府,阴谋煽惑民众”为由,要求中央拿办胡适,北平、天津、江苏、青岛等地也有类似提议。
⑥1932年11月下旬,胡适在武汉第一次见到蒋介石。第二天晚上,蒋介石又派秘书专程接胡适共进晚餐。晚宴上还有顾孟余、陈布雷、陈立夫等人,胡适没有与蒋单独谈话的机会,他送给蒋介石一本《淮南王书》后,便早早离去。胡适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之大成。他送此书是想向蒋介石传达无为政治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君主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必须靠全国的耳目为耳目,靠全国的手足为手足。这便是“众智众力”的方略,颇含有民治的意味。相反,一个掌握大权的人如果太相信自己,太有为能干,对老百姓并不是一件好事。
⑦1952年11月,胡适应邀回台湾讲学,蒋经国代表蒋介石前往机场迎接。几天后,他给实施威权政治的蒋介石的“见面礼”是在一个茶会上发表演讲强调“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
⑧次年1月16日,蒋介石设宴为胡适饯行。席间,胡适又没给“总统”面子,仍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还说,宪法只赋予总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总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而整个政府无一人敢向总统如此说。对于这些近乎指责的谏言,蒋介石虽生气却没选择打压。
⑨胡适去世之后,蒋介石送的挽联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一个坚定地崇尚自由、反对独裁的人却能与独裁者保持这样的关系,这便是胡适。
(选自《北京晚报》2012年6月16日)
15.本文的标题是“胡适的书房”,但内容并不只是写“胡适的书房”,这是为什么?
16.看了本文,你觉得胡适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17.本文的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8.在本文中,胡适指责蒋介石的事情有哪几件?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创门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
“吃 ……”
“扔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扔,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裸树下……
一天,母录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信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9、“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________。波斓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________。波澜又起。
20、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1、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2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写作
23、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后半部分着重写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富有层次、跌宕起伏,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请你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答案
B 2.C 3.A 4.B 5.B 6.B 7.B
8、(1)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五猖会》
(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9.(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写出一个即可)
(2)秦老师,您好。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 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一个回答即可)
10.“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11.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由鄙视到敬意。
12.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
13.列举省略。
14.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15.本文用了抛砖引玉的写作手法,仅以“胡适的书房”为名,从他的书房建造经过看到并介绍胡适的为人。 
16.崇尚民主,崇尚改良。 
17.不能删去。这样正体现胡适是温和的改革派,也为后文他能与独裁者蒋介石和平相处做铺垫。 
18.民国初年,批评国会缺少人权;1932年11月,送《淮南王书》给蒋介石,要求民治;1952年和1953年,向蒋介石提出台湾要民主。
19、"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20、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21、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22、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23、(示例):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长满了“青春美丽”痘,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教我们语文。
他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担任咱们八年级(1)班的班主——任。”“主”字拉得特别长。我们捂着嘴在偷偷地笑,长得如此“困难”还帅呢,我这样想着,等他把最后一个字说完,我们的笑声像开了闸一样。“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瞧,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老师。
吴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和他在一起我们一点儿也不紧张,我们都喜欢吴老师——我们的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