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 有机化学基础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 有机化学基础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4 22: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新高考 新考情 新思考
2024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二轮复习备考方略
一、高考要求
二、考情和命题趋势
三、学情分析
四、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1. 高考要求,明确方向
《课程标准》中关于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包括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饱和程度、键的类型,分析键的极性;能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2)能辨识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举例说明立体异构现象
(3)能说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常用仪器分析方法,能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能写出烃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列举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的主要物理性。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2)能描述和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3)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与反应规律分析和推断含有典型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4)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1)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反应式。
(2)能列举典型糖类物质,能说明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区别与联系,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纤维素的典型性质。
(3)能辨识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能说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判断氨基酸的缩合产物、多肽的水解产物。能分析说明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能辨识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磷酯键,能基于氢键分析碱基的配对原理。能说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对于生命遗传的意义。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5)能举例说明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列举重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说明它们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6)能参与营养健康、材料选择与使用、垃圾处理等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并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判断、评价和决策。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综合对比后不难发现:
(1)对于必修部分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的要求集中在综合应用的最高层次。
(2)对于选择性必修部分内容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合成高分子的要求以了解为主。
(3)对于选择性必修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要求多为理解(掌握)。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二、高考考情和命题趋势
高考化学命题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曾指出: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一)高考试题分析
(二)高考命题趋势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试题分析
新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
四层
为什么考?
四翼
考什么?
怎么考?
(一)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分析
题型 题号 试题简析 真实情境 考查内容 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试题分析
1、近三年湖北卷对比(基于高考评价体系)
选择题保留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考察,注重基础性、理解与辨析能力的考查。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试题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
有机反应机理
同分异构体数目(较易)
官能团性质
有机物质推断
陌生物质、陌生条件组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有机反应机理
合成路线分析评价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试题分析
陌生物质、陌生条件组成
官能团名称
核磁共振氢谱
有机物质推断
官能团性质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官能团位置异构)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产率计算
原因分析
这两年有机大题均为有机合成路线分析,题干文字都很少,都主要从合成路线中找信息,都是陌生物质、陌生条件的组成。主要是考察官能团名称、性质,同分异构体数目,核磁共振氢谱,有机物质推断等基础知识点。2023年湖北卷考查了有机反应机理和对合成路线的分析评价,2022年湖北卷考察了产率计算以及合成产物性能出现差异的原因,有一定创新性。而去年改为对合成路线的分析评价,强化了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
(一)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2、2023年湖北卷和2023年其他新高考卷对比
年份 地区 题号 官能团名称、性质 有机反应类型 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质推断 方程式的书写 合成路线 产率 三种谱图
2023 山东 6 √ √ √
2023 湖北 4 √
11 √ √
重庆 3 √ √
湖南 3 √
13 √ √ √
福建 9 √ √ √
江苏 2 √
5 √ √
6 √ √
13 √ √ √ √
辽宁 3 √ √ √
河北 3 √ √ √
11 √ √ √
高频考点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高考试题分析
2、2023年湖北卷和2023年其他新高考卷对比
年份 地区 题号 题型 官能团名称性质 手性碳原子 反应类型 同分异构体 方程式的书写 三种谱图 设计合成路线及分析 产率 原子利用率
2023 湖北 17 综合型 √ √ √ √ √ √ √
2023 广东 17 综合型 √ √ √ √
河北 16 综合型 √ √ √ √
湖南 15 综合型 √ √ √ √ √
辽宁 17 综合型 √ √ √ √ √ √
重庆 17 综合型 √ √ √ √ √ √
福建 12 综合型 √ √ √ √ √ √ √
江苏 17 综合型 √ √ √ √ √
去年七省新高考卷有机大题题型基本不变,均考查了高频考点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其中原因类分析湖北卷、辽宁卷、江苏卷均有考查。2023年湖北卷大题依然选用了去年其他新高考卷中呈现频率最高有机合成线路题,考查了高频考点官能团的名称、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合成路线分析,但产率计算和手性碳原子等高频考点未考察。
(一)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试题特点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选择题特点:
基本四种题型:①给出具体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考察分子式,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共面,水溶性、同系物、氢谱、命名、相对较易。
②有机实验,主要是制备实验,或性质检验实验。
③在化学与生活常识题中会考察生物大分子相关知识;在NA题中会考察有机结构知识。
④以有机物为载体的反应机理历程考察。
数量一般2-3题,主要题型为1和2,融入第3类
(一)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试题特点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非选择题特点:
①风格基本稳定:物质的选取以及题干的设计主要以药物合成为情境,渗透有机化学的重大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
②题干设计较稳定:流程+信息,整个流程趋向由陌生物质、陌生条件组成,要求 学生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变化推测反应类型、结构变化情况,或者进行有机物质推断。
③设问角度相对固定:设问点多,梯度明显。既考查主干基础知识,也考查了新信息获取、新旧知识整合应用能力。合成路线的设计近三年都未考,但不排除今年考察的可能性,平时训练仍需涉及。与选择题的变化趋势一样,去年的非选择题也开始出现以有机物为载体的反应机理历程考察,甚至最后一道大题也出现有机反应机理分析。
(二)高考命题趋势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2024年高考有机化学基础命题预测
在2024高考湖北卷中,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可能还是有2-3道题,仍延续上述四种基本形式,而且极有可能出现有关有机反应机理历程的考察的选择题。
非选择题选材仍然是以合成、制备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新药、新材料的环状有机物(特别是苯环)或高分子化合物为路线,展开对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能力的考查;整个流程仍趋向由陌生物质、陌生条件组成,再带几条已知信息,展开对考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应用能力的考查。在突破口的设置上仍可能出现新课标的热点:通过流程前后物质的结构并结合中间物质的分子式确定结构简式,相应有机反应方程式、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三月调考试卷分析及学情归纳
三、学情分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2024年3月14日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
学情归纳:原子共面知识点掌握不熟悉
手性碳原子知识点模糊
学情归纳:对缩聚反应方程式不熟悉
选项 答对人数 正确率%
A 506 80
选项 答对人数 正确率%
A 462 73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学情归纳:读题不清晰,不会在题目中寻找信息
学情归纳:对大π键知识点不熟,不知道配位键的成键特点
选项 答对人数 正确率%
A 190 30
选项 答对人数 正确率%
A 253 40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题号 答对人数(总人数632) 正确率%
17(1)第1空 127 20
17(1)第2空 292 70
17(2)第1空 213 33.70
17(2)第2空 204 32.28
17(3) 40 6.31
17(4) 11 23
T17有机大题
17(5) 442 70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学情归纳:
1、官能团只会死记硬背及关键字错误。
2、判断反应类型的能力欠缺,没有系统的思路。
3、 分析能力差,不会结合前后物质,分子式来推导未知物质结构;
4、丢三落四,漏写小分子。
5、对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缺乏严密的思路,且有畏惧心理。
6、对合成路线的设置没有形成分析模型,且有畏惧心理。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课时设计
(二)有机化学基础备考建议
四、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要求学情分析备考策略考情和命题趋势我们3月中旬结束一轮复习,然后进入二轮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有机化学基础》,计划5月中旬结束二轮复习。内容:有机化学基础(7个考点)课时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共线1考点2同系物、手性碳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2考点3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2考点4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与设计1考点5有机实验1测试15+41(一)有机化学基础课时设计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备考建议
策略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策略二:专题复习
策略三:集体备课,精选试题
策略四:严抓临界生
高考要求学情分析备考策略考情和命题趋势有机化学试题知识点基础性比较强,每个知识点都来源于课本,所以复习的时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回扣课本,重新梳理课本上的基本性质检验实验和制备实验,并对有机制备实验形成分析模型。例如溴乙烷消去产物的检验,乙酸、碳酸、苯酚溶液酸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等、溴苯和乙酸乙酯等的制取实验等。策略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专题课模式:
题组训练(基础题,强化训练题,拓展提高题)→方法总结→真题检测→课堂反思
(在各个专题复习中都要渗透答题规范的指导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策略二:专题复习
进行专题训练,突破高频考点,提升实战能力。
1、有机物分子共线、共面、手性碳、同系物、命名专题训练
2、同分异构专题训练
3、物质性质与反应类型推断专题训练
4、有机化合物的推断与合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每天晨读15分钟,下课前3分钟听写4到5个反应方程式,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
新课标解读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或流程图,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第二步:按有机反应机理写出方程式。
能力要求:信息处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突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
本题中加成反应是在碳碳双键上的加成,消去反应和常规不同,这次消去的是乙醇分子。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评课:
研讨:
把向:
听课:
主讲教师讲一节下周复习内容的课程
其他老师进行评课,共同研讨需要补充内容以及重难点的突破。同时年级分管校长和年级组干部参与听评课,督导集体备课。
分析上周考试情况,研讨下周试题内容,提高命题的有效性,实现以考促学。有效遏止题海战术,积极导向课堂教学,加强考察关键能力,强化解决高频错点。
由下周主讲教师领学下周复习内容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把握考向。
策略三:集体备课,精选试题
高考要求
学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情和命题趋势
→让临界生每天做一个题,另外每天提出一个不会做的题,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老师给其进行答疑解惑。在每次考试后年级组将临界生成绩的提高率计入每一次考试的考核成绩。
策略四:严抓临界生
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