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23: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播放《浏阳河》这首歌曲,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毛泽东是谁。 3. 向学生展示毛泽东的图片,并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主要贡献。例如,可以介绍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还是诗人、书法家。 4.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并鼓励他们提出对课题的疑问。例如,可以问学生“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问题。 1. 观看并聆听《浏阳河》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2. 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并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了解。 3. 观察毛泽东的图片,聆听教师对毛泽东生平及贡献的简介。 4. 齐读课题,提出对课题的疑问。例如,他们可能会问“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引出主题:向学生介绍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强调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比喻他如同温暖的太阳一样亲切和受人尊敬。宣布接下来的课程将阅读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文章。 2. 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的汉字“吃、忘、井”。 a. 展示字卡,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每个字三次。 b. 鼓励学生分享记忆这三个字的策略,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c. 通过组成词语,帮助学生巩固对新字的记忆。 3. 朗读课文示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 4.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供以下指导: a. 利用拼音大声朗读,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b. 标出生字,并利用拼音多加练习,必要时寻求帮助。 c. 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时,做标记并反复阅读。 d. 与小组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 e. 仔细阅读课文,寻找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标记。 5. 展示生字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准确发音,并进行互相纠正。 6.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记忆生字的策略。 7. 展示新词语,模范朗读并领读,鼓励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8. 总结本课,强调记忆生字的多种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避免死记硬背。 1. 听取老师对毛泽东的介绍,并准备阅读相关文章。 2. 齐读课题,尝试认识并读出新字“吃、忘、井”。 a. 观察字卡,跟随老师或同学的读音尝试朗读。 b. 分享个人记忆生字的方法,并参与全班讨论。 c. 通过组词练习,加深对新字的记忆。 3.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关于挖井人和不忘挖井人。 4. 自主阅读课文,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 a. 利用拼音进行大声朗读,注意发音和句子的连贯性。 b. 在文中圈出并练习读出生字。 c. 标记并反复阅读不理解的词汇。 d. 与小组同学合作,分段落朗读课文。 e. 仔细阅读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5. 参与生字词的朗读练习,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发音准确性。 6. 在小组内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7. 跟随老师或同学的模范朗读,自由练习新词语的朗读。 8. 总结学习经验,思考如何有效记忆生字。
三、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 展示需要学生掌握的汉字,指导学生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2. 与学生合作,讲解并示范每个字的书写技巧。 a. 邀请学生分享写好每个字的关键点,然后进行示范书写。 b. 讲解“吃、叫”字与嘴有关,都是口字旁的字,强调“吃”字左右结构的比例和“叫”字竖提的起笔位置。 c. 介绍“主、住”两字的记忆方法,通过加一加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指出“主”字的结构特点和“住”字的左右宽度比例。 d. 讲解“江、没”字的部首三点水的书写要点,强调三点水的弧形,并指导“江”字中“工”字的横间距和“没”字横折弯的写法。 e. 范写横折弯和横折弯钩,强调两者的相似之处和区别,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f. 分析“以”字的结构,讲解竖提、点和撇的书写要点,指导如何保持字的平衡。 3. 学生进行描红和临摹练习,教师巡视课堂,提供个别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交流和评议。 4. 鼓励学生将新学的字与已知的字组合成常用词语,并进行朗读练习。 1. 观察课件中的汉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定位。 2. 听取老师的书写讲解,观察老师的示范,并尝试分享自己的书写心得。 a. 观察并学习“吃、叫”字的结构和比例。 b. 学习“主、住”字的记忆方法,并注意两者的结构特点。 c. 学习“江、没”字的部首三点水的书写,并注意“工”字的横间距和横折弯的写法。 d. 练习横折弯和横折弯钩的书写,注意两者的区别。 e. 学习“以”字的结构和书写要点,练习保持字的平衡。 3. 进行描红和临摹练习,向老师寻求指导,并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评议。 4. 将新学的字与已知字组合成词语,进行朗读练习,加深记忆。
四、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a.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为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 b.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轻声朗读,特别指导如何读好“村子、时候、地方”等词语中两个字的轻重变化。 c. 展示含有新词的复杂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操作:A. 将关键词语标红: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毛主席、领导革命。 B. 教师领读并邀请学生个别朗读这些词语。 C. 指导学生连读整个句子,首先自主练习,然后邀请学生个别朗读,以检查朗读效果。 d. 对于另一个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采用类似方法,先读词语“带领、战士、乡亲们、一口井”,然后读整个句子。鼓励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朗读并纠正错误,以加深记忆。 e. 邀请学生按顺序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发音,确保每个句子读得流畅。 f. 组织学生进行同桌接力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多次练习,以提高朗读的流畅性。 1. 自主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 跟随老师的示范轻声朗读,注意词语的轻重音变化。 3. 观察课件中的句子和标红的词语,练习朗读。 a. 跟随老师或同学的领读,练习关键词语的朗读。 b. 尝试连读整个句子,自主练习后接受老师的检查。 4. 与同桌一起练习朗读,相互纠正发音,加深对句子的印象。 5. 分段朗读课文,确保每个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6. 与同桌进行接力朗读练习,提高课文朗读的熟练度。 7. 交流讨论文中的问题: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挖井的原因?为什么人们不忘挖井人?
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 组织游戏以巩固本课所学的汉字。 a. 准备字卡,将本课需要学生认识的汉字和需要会写的汉字分别写在各自的卡片上(每个字一张卡片)。 b. 将字卡分发给每个学生,确保每人获得一张卡片。 c. 随机说出一个生字的读音,持有该字卡片的学生需迅速起立,并清晰地朗读卡片上的生字三次。 d. 继续进行多轮游戏,每次随机选择不同的生字读音,让学生参与互动和练习。 2. 指导学生完成与本课内容相对应的练习。 a. 确保学生理解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b.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的汉字。 c.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检查并纠正任何错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1. 参与游戏巩固活动。 a. 接收并持有各自的字卡。 b. 仔细聆听教师说出的生字读音。 c. 当听到自己持有的生字时,迅速起立并清晰地朗读该字三次。 d. 观察其他同学的参与情况,从中学习和纠正自己的发音。 2. 完成课后练习。 a. 注意力集中,遵循教师的指导完成练习。 b. 认真书写和识别练习中的汉字,确保每个字都符合书写规范。 c. 提交练习后,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尚品质。 2.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组织听写活动,以检验学生对由会写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的掌握情况。 a. 可以邀请学生上黑板前进行听写,或者让学生两两配对,进行“你说我写”的活动,之后相互检查并纠正错误。 b. 确保学生在听写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正确书写每个词语。 2. 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并加强记忆。 a. 展示一系列词语,如“吃水”、“不忘”、“挖井”、“村子”、“毛主席”、“乡亲”、“战士”、“上面”。 b.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式的认读和齐读练习,以及同桌间的相互指读活动。 c.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并用它造句,以此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课程的学习。 a. 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b. 简要介绍新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对新课的期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 参与听写活动,认真书写老师念出的词语。 a. 注意听老师的发音,准确地书写每个字。 b. 在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纠正错误,提高书写的准确性。 2. 参与词语的认读复习活动。 a. 跟随小组进行开火车式的认读和齐读。 b. 与同桌互动,你指我读,提高认读的熟练度。 c. 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并尝试用它造句,加深记忆。 3. 参与教师的谈话,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a. 积极分享自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b. 听取新课的介绍,调整学习状态,准备接受新知识。
二、阅读课文,读中悟情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不出错、不遗漏、不添加任何字词。 2. 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a. 邀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思考该段落描述的是谁、在何地、何时。 b. 指导学生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瑞金、沙洲坝、江西)。 c. 引导学生讨论“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之间的关系。 d. 向学生讲述背景故事,介绍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的革命活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事迹。 3. 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 a. 讲述沙洲坝地区的童谣,让学生理解当地的干旱情况。 b.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没有水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难。 c. 邀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思考毛主席做了什么好事,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d. 指导学生学习第1句话,通过观察插图和讨论,理解“很远”的含义和乡亲们对水的渴望。 e.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 4. 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 a. 齐读该自然段,解释“解放”一词的含义。 b. 帮助学生理解“立”和“时刻”的意思。 c. 引导学生了解乡亲们立碑的行为及其意义。 d. 展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用深情的语气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乡亲们的感激。 e.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该自然段,进行指名读和比赛读。 f. 引导学生思考乡亲们为何要感谢毛主席。 1. 自主阅读课文,努力做到准确、流畅地朗读。 2. 参与第1自然段的学习。 a. 个别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和讨论段落内容。 b. 圈出并学习表示地点的词语。 c. 参与讨论地点之间的关系。 d. 听取背景故事,了解毛主席的革命活动。 3. 参与第2自然段的学习。 a. 听取并理解沙洲坝地区的童谣。 b. 讨论没有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c. 个别朗读,思考毛主席的贡献和动机。 d. 观察插图,理解“很远”的含义,改写句子。 4. 参与第3自然段的学习。 a. 齐读并理解“解放”一词。 b. 学习新词汇“立”和“时刻”。 c. 了解乡亲们立碑的行为和意义。 d. 观察插图,参与讨论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 e. 练习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f. 自由朗读,参与朗读比赛。 g. 思考并讨论乡亲们为何要感谢毛主席。
三、情感升华,作业设计 1. 引导学生进行感恩主题的交流,思考并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感谢的“挖井人”。 a. 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应当如何感恩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 b. 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感恩的认识和感受。 2. 组织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毛主席的贡献和人民对他的怀念。 a. 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沙洲坝乡亲中的一员,表达他们想对毛主席说的话。 b. 鼓励学生向家长了解毛主席的故事,增进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认识。 3. 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齐声朗读课文。 a. 引导学生理解朗读时的情感表达,确保他们能够投入感情地朗读。 b. 监督学生的朗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表达出对毛主席的敬意。 4. 指导学生完成与本课内容相对应的练习。 a. 解释练习的目的和步骤,确保学生理解如何完成。 b.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 检查学生的练习,纠正错误,给予反馈和鼓励。 1. 参与感恩主题的交流,分享自己对于生活中“挖井人”的感激之情。 a. 思考并表达对于为我们提供生活便利和舒适的人们的感谢。 b. 听取同学的分享,增加自己的感恩意识。 2. 参与拓展活动,加深对毛主席和革命历史的理解。 a. 想象自己是沙洲坝乡亲的一员,向毛主席表达感激和怀念之情。 b. 与家长交流,了解毛主席的故事,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3. 齐声朗读课文,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 a. 投入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意义。 b. 注意听同学的朗读,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敬意的朗读氛围。 4.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完成练习。 b. 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c. 接受教师的反馈,根据建议进行修改和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记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如有些学生对“井”是比较陌生的,我配合图片加以讲解;大部分学生对毛主席了解不多,我借助图片等资料加以介绍,帮助学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第2自然段中对“缺水”的理解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我利用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理解水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沙洲坝乡亲们对水的渴望。有了情感基础,学生就能理解挖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从而理解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想念与感激之情。 3.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将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