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测试评价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4个大题,13小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
2.“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现象,说明了 。
3.如图所示,小华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高 (选填“快”或“慢”),甲物质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5.使一温度为20 ℃、质量为4.2 kg的铁块的温度升高到80 ℃,铁块需要吸收 J的热量。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温度为10 ℃、质量为1.15 kg的水的量热器中,最后水的温度将升高到 ℃。[忽略量热器吸热,c水=4.2×103 J/(kg·℃),c铁=0.46×103 J/(kg·℃)]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内陆地区的小,主要是因为水的 ( )
A.比热容较大 B.比热容较小
C.密度较大 D.密度较小
7.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的方向由内能大小决定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9.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 ( )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10.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砂石 0.92×103 铝 0.88×103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1.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分别为 ( )
A.1∶1 1∶3 B.1∶3 1∶3
C.1∶1 3∶1 D.3∶1 3∶1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12.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牛奶、豆浆,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中,通过比较 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本实验中,使牛奶、豆浆 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分析下表数据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豆浆吸收的热量,这表明 的吸热能力强。
名称 质量 /g 温度升高10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20 ℃加热时间/s 温度升高30 ℃加热时间/s
牛奶 350 260 520 650
豆浆 350 220 330 550
(3)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 来表示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
四、计算题(7分)
13.如图,这是质量为100 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前10 min它吸收的热量是7.2×103 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答案】1.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2.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增大 做功
4.快 小于
5.1.1592×105 30
6.A 7.D 8.D 9.D 10.D 11.A
12.(1)加热时间
(2)升高相同 大于 牛奶
(3)比热容
13.由图像可知,该物质10 min升高的温度Δt=50 ℃-20 ℃=30 ℃,由Q吸=cmΔt得,该物质的比热容c===2.4×103 J/(kg·℃)(7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