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端午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1: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午、节、豆”3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借助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谣导入,随文识字
1.出示《传统节日》的歌谣
(1)教师带读。
(2)回忆端午节的习俗。
(3)明理。
(端午节吃粽子、泡艾草、赛龙舟)
2.板书课题。
(1)端午:五月初五,从中午开始隆重庆祝。“端”表示开端、开始之意。
(2)粽。(出示图片)
师: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是糯米,里面可以加各种料。粽子是有很多年历史了,原先是贡品,用来祭祖。传说是纪念屈原的,如今成为了大众的美食。
板块二 读好课文,读好长句子
(设计说明:课后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此题旨在指导教师要做好“读好长句子”的朗读专项训练。我们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将朗读训练作为教学的第一执教重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核对: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长句子。
(1)自己练习读长句子,试试能否读顺。
(2)考察。
(3)第一自然段
①第一自然段是典型长句:一行写不下(外),两个逗号(内)。
②读好长句子小锦囊。
指导方法:
※ 逗号必停顿,短短停一停。
※ 读好首字。
※ 逗号之间不停,但有轻有重。
③教师示范。
师:你想突出的就重读,没突出的就自然轻了。来,听老师读。
④学生自读、展示。
4. 长句子朗读专项训练
(1)检索:单列长句子。
(2)重点指导好每句话的长句子。
②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重点指导好:“轻轻的、白白的、红红的”,“的”读轻声。
③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重点指导:“剥开、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又”要读的拖长一点。
④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重点指导读好:“美滋滋、一小篮、分给”
⑤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重点强调:“爱国诗人”
(3)梳理:读好长句,要单列教。
(读好长句子要单列教,这是启步式教学,是起点。)
板块三 讲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1段。问: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一家人团圆。)
2. 提供资料。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片,带学生做批注。
(叶香、米香,是大自然的味道,爱的加工。)
2.吃一吃,读一读。
(1)边读边点赞.
(2)情境指导朗读:“又黏又甜”读得慢一点,声音响一点。
师:小朋友啊,你读得慢一点,读的声音大一点,声音让外婆听得见。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理解“花样”。
(1)联系上下文理解“花样”。
师:小朋友,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2)拓展图片资料,理解“花样”。
师:(出示图片)你看,这些粽子的大小不同,扎绳子的方式也不相同,里面的馅也不一样,有红枣粽,有肉粽,有红豆粽,蛋黄粽,花生粽,腊肉粽……花样真多!
(3)(播放视频)介绍包粽子的手艺、工艺,粽子成了传统美食的代表。
2.为什么外婆要带一篮子粽子回去呢?
(好东西要分享,体现邻里和睦。)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师:屈原是皇族后裔,主张抗秦,被流放后投江而死。楚国老百姓太爱他了,在他投江的地方,丢了很多的粽子,希望鱼儿不要吃屈原的身体。
板块三 朗读儿歌
一颗小粽子,
以浓情为叶,
裹着团圆之料,
藏友爱之心,
送给你,送给我,
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