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运算律常考易错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
2.下列式子中,与一定相等的是( )。
A. B. C. D.
3.晓红在计算25×(40+5)时,漏写了括号,算成了25×40+5,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比,( )。
A.少了24个5 B.多了24个5 C.不变 D.少了100
4.乐乐一家到农场采摘芦柑,他们一共采了40箱,每箱39元,在结账时发现计算器上的按键“4”坏了,乐乐想了以下几种方法,你觉得下面的按键方式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是( )。
A.39×39+1 B.80÷2×39 C.39×38+39×2 D.39×39+39
5.下列算式中,能正确计算32×12的是( )。
A.32×10+2 B.32×10-2 C.30+2×12 D.32×10+32×2
6.125×88简便运算不正确的是( )。
A.125×8×11 B.125×80+125×8
C.125×80×8 D.125×4×22
二、填空题
7.a×(b+c)=( )×( )+( )×( )。
8.假设你手中的计算器上“4”键失灵了。计算1235×49可以用算式( )输入计算。
9.如果○+△=10,那么○×58+△×58=( )。
10.超市以每千克4元的价格卖出若干箱苹果,每箱25千克,一共卖了1900元,共卖出苹果( )箱。
11.超市运进大米和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30kg,每袋面粉25kg,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 )kg。
12.如果☆×△=45,那么(☆×104)×△=( );如果☆×△=60,那么(☆×4)×(△×5)=( )。
三、判断题
13.“59×9”的结果与“60×9-9”的结果相同。( )
14.12×(4+1)=12×4+12 ( )
15.6个35再加上20个35的算式可以列成35×26.( )
16.这样计算25×(4×8)=25×4+25×8,应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17.▲+(●+b)=(▲+■)+ b (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19.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5+25÷5 420÷6÷7 (580-500)×5
375-298+125 1000-257-243 723+215-223
五、解答题
20.学校购买了90套桌椅,每张桌子105元,每把椅子95元,购买这些桌椅一共花了多少钱?
21.“爱心助农”活动开始了,王叔叔买了大枣和山核桃各25袋,大枣每袋83元,山核桃每袋75元,王叔叔这次买山核桃比大枣少花多少钱?
22.小王家的果园有125棵杏树,去年平均每棵收获杏55千克。今年平均每棵比去年多收获25千克,今年能收获杏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23.小明和小芳摘水果,两人共摘了多少个?
24.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有12个班参加,每个班排成2列,每列有25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
25.实验小学二、四年级学生向山区捐赠一些图书,二、四年级捐赠的图书分别装了16箱、36箱,每箱装了40本图书。四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捐多少本图书?
参考答案:
1.C
【分析】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交换律:a+b=b+a;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2+29+68+41=32+68+29+41=(32+68)+(29+41),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B
【分析】去掉括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3.A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5×(40+5)=25×40+25×5,而这个算式比25×40+5多25×5-5。25×5-5也是24个5,据此解答。
【详解】25×(40+5)=25×40+25×5
25×40+25×5-(25×40+5)=25×5-5=24×5
则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比,少了24个5。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将算式变换,进而得出结论。
4.A
【分析】用购买箱数乘每箱芦柑价钱,求出花费的钱数,列式为40×39。计算器上的按键“4”坏了,则按不出40,可以用80÷2代替40,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用39+1或者38+2代替40。据此解答。
【详解】A. 39×39+1≠39×40
B. 80÷2×39=40×39
C. 39×38+39×2=39×(38+2)=39×40
D. 39×39+39=39×(39+1)=39×40
故答案为:A。
【点睛】当计算器中某个按键坏了,按不出需要的数字时,可以利用加减乘除法或者运算定律,用别的数字代替不能按出的数字,再进行计算。
5.D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可知,32×12=32×(10+2)=32×10+32×2,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32×12=32×(10+2)=32×10+32×2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125×88=125×(8×11)=125×8×11,原简便运算正确;
B.125×88=125×(80+8)=125×80+125×8,原简便运算正确;
C.125×88=125×(80+8)=125×80+125×8,原简便运算不正确;
D.125×88=125×(4×22)=125×4×22,原简便运算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7. a b a c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a×(b+c)=a×b+ a×c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1235×50-1235
【分析】“4”键坏了,为了避免按“4”可以将49用其他数字代替,比如49=50-1,然后用50-1代替49来进行计算。
【详解】1235×(50-1)
=1235×50-1235
计算1235×49可以用算式1235×50-1235输入计算。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计算器的使用和四则混合运算。
9.580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此题中有相同因数58,因此可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将算式写成(○+△)×58,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58
=10×58
=580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19
【分析】用总共卖的钱除以每千克的价钱,再除以每箱的重量即可解答。
【详解】1900÷4÷25
=1900÷(4×25)
=1900÷100
=19(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除法的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1.100
【分析】每袋大米3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各运进20袋,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运进大米20×30千克,运进面粉20×25千克,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20×30-20×25千克。
【详解】20×30-20×25
=600-500
=100(kg)
【点睛】解答本题也可先求出每袋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然后再乘袋数求得,列式为(30-25)×20。
12. 4680 1200
【分析】将括号拆开,然后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行计算即可。
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详解】(☆×104)×△
=☆×104×△
=☆×△×104
=45×104
=4680
(☆×4)×(△×5)
=☆×4×△×5
=(☆×△)×(4×5)
=60×20
=1200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详解】60个9减去1个9即为59个9。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详解】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可知,此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用12分别与4和1相乘,然后再相加即可.
15.√
【分析】根据题义列式为:6×35+20×35,再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即可解答。
【详解】6×35+20×35=35×(6+20)=35×26
故答案为: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
16.×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与两个加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原题中括号里是4×8不是4+8,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解析】略
18.6460;9;6000;101
12000;80000;9;40
【详解】略
19.80;10;400
202;500;715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加法;(2)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先算减法,再算乘法;(4)利用带符号搬家,先算375加125,再减298,减298可以先减300,再加上多减的2;
(5)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6)利用带符号搬家,先算723减223,再加215。
【详解】75+25÷5
=75+5
=80
420÷6÷7
=70÷7
=10
(580-500)×5
=80×5
=400
375-298+125
=375+125-298
=500-298
=500-300+2
=200+2
=202
1000-257-243
=1000-(257+243)
=1000-500
=500
723+215-223
=723-223+215
=500+215
=715
20.18000元
【分析】购买这些桌椅一共花的钱数=(每张桌子的价钱+每把椅子的价钱)×桌椅的套数,代入相应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105+95)×90
=200×90
=18000(元)
答:购买这些桌椅一共花了18000元。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
21.200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乘法先分别计算出买大枣、山核桃各自的总费用,用买大枣花的钱减去买山核桃花的钱即可。
【详解】83×25-75×25
=(83-75)×25
=8×25
=200(元)
答:王叔叔这次买山核桃比大枣少花200元钱。
【点睛】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题关键,列式计算时注意计算顺序。
22.10000千克;10吨
【分析】去年平均每棵收获杏的千克数加上25千克,再乘杏树的棵数即可解答。
【详解】(55+25)×125
=80×125
=10000(千克)
=10吨
答:今年能收获杏10000千克,合10吨。
【点睛】熟练掌握和运用整数乘法的分配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400个
【分析】用每筐水果个数乘筐数,求出摘水果个数。据此分别求出小芳和小明摘水果个数。再相加求和即可。
【详解】92×12+108×12
=(92+108)×12
=200×12
=2400(个)
答:两人共摘了2400个。
【点睛】本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4.600名
【分析】有12个班参加,每个班排成2列,根据乘法的意义,共可分成12×2列,又每列有25人,所以用列数乘每列人数即得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详解】12×2×25
=12×(2×25)
=12×50
=600(名)
答:共有600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
【点睛】完成本题的依据为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加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25.800本
【分析】根据题意,用四年级捐书的数量减去二年级捐书的数量即可,因此:四年级捐的箱数×40-二年级捐书的箱数×40=四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捐的数量,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详解】36×40-16×40
=(36-16)×40
=20×40
=800(本)
答:四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捐800本。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