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3月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3月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07:15:19

文档简介

福田区2024年3月多校质量检测初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A A C B B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0分)
13.(6分)
(1)A、D(只答一个不得分。0.5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1.5分)
(2) (写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扣分。1.5分)
a(0.5分)
(3)小于(1分)
(4)物理变化(1分)
14.(7分)
(1)NaCl、HCl(0.5分)
(2)NaOH + HCl = NaCl + H2O(1.5分)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不能共存(1分)
(3)Ⅱ(1分)
(4)Na+、Cl—、H2O(1分)
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的pH值从小于7变成大于7(或“溶液从酸性变成碱性”。意思合理即可得分。1分)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合理即可。1分)
15.(8分)
(1)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即可。1分)
(2)① NH3+H2O+CO2=NH4HCO3(1.5分)
② NH3(或“氨气”。1分) CO2(或“二氧化碳”。1分)
③ 控制温度在35℃以下(或“低温条件下”。1分)
④ 3:1(1分)
(3)2NaOH + CO2 = Na2CO3 + H2O(1.5分)
(9分)
(1)+1价(0.5分)
(2)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1.5分)
(3)
解:设制得FeSO4的质量为x ………………………………… ……0.5分
Fe + H2SO4 = FeSO4 + H2↑ ………………………………………1.5分
56 152…………… ………………… ………0.5分
56t x ………………………………1分
………………………… ………1分
x=136.8t ……………………………… … …1分
答:可制得FeSO4的质量为136.8t …………………… ………0.5分
(4)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1分)2024 年初三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3 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Ⅰ卷为 1-12 题,共 20 分,
第Ⅱ卷为 13-16 题,共 30 分。全卷共计 50 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合卷)共 10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Ag-108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贴在答
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2B 橡皮 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 I 卷 (本卷共计 20 分)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1~8 题每小题 1.5 分, 9~12 题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在每个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下列诗词中的内容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B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化学学科对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下列做法不利于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习惯的是
A .垃圾分类回收 B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节约用水 D .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3.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上首次利用“零碳”甲醇点燃火炬。“零碳”甲醇利用氢气与从工业尾
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制备甲醇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 第 1 页,共 6 页
纳米纤维催化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新生成的分子是甲醇分子和水分子
B .上述微观过程,含有两种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 H2 和生成的甲醇(CH3OH)的分子个数比为 4:1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氢原子
● 氧原子
碳原子
(
酚酞溶液
) (


:熟石灰
化学式

Ca
(
OH
)
2
) (


:氯化钙
化学式

CaCl
2
) (


:乙醇
化学式

C
2
H
5
OH
) (
16
S

32.06
) (
B
.锂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C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 g
D
.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4.化学式可以用于表示物质的组成, 根据相关的标签可以辨识药品的成分。 下列药品标签中
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碳酸钠
化学式

NaCO
3
)
A B C D
5.维生素 A(C20H30O)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 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 下列关
于维生素 A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 A 中的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0:1
B .1 个维生素 A 分子由 20 个碳原子、 30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 A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维生素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6.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极大地助力下一代电池的设
计。下图是关于锂、硫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 3
3 Li 锂 6.941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 第 2 页,共 6 页
A .过滤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浓硫酸
C .稀释浓硫酸
NaOH溶液
D .检验溶液酸碱性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铜具有导电性
B 浓硫酸用做干燥剂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 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80
60
40
20
)9. KNO3 、MgSO4 、NaCl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 的溶解度比 NaCl 的大
(
·
) (

50

80

)B .升高温度时,KNO3 和 MgSO4 的溶解度一定都增大
C .50℃时,180 g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含 KNO3 质量为 80 g
D .90℃的 MgSO4 饱和溶液降至 40℃,始终没有晶体析出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
A 分离铁粉和铜粉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
B 检验某气体为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除去碘中的高锰酸钾 加入足量的水, 过滤、洗涤、干燥
11.如图是利用 Y 型玻璃管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已知 Y 型玻
璃管的容积为 200mL,量筒内装有 100mL 水。向 Y 型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红磷和白磷,
塞好橡胶塞, 关闭弹簧夹, 然后将其放入 80℃的热水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
错误的是
空气
(
100
) (
A
.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 (
100
mL

) (
80℃
热水
) (
白磷
) (
红磷
)B .该实验可以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该装置可以防止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
D .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减少了约 20 mL
12.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溶液
的质

/g
) (
固体
中锰
元素
的质

/g
) (
pH
) (
H
2
)生成气
体的质
量/g
(
O
2
) (
7
)2
1
(
0
) (
0
) (
0
)0
(
水的体积
/
mL
) (
通电时间
/s
) (
反应时间
/s
)铜粉的质量/g
(
C
) (
B
) (
D
)A
A .向稀盐酸中加水时溶液 pH 值的变化
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时溶液质量的变化
C .电解水时, 生成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D .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初三化学 第 3 页,共 6 页
第 II 卷 (本卷共计 3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 共 30 分)
13.(6 分)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初三化学 第 4 页,共 6 页
A
B
C
a
D
E
b
Ⅰ.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填序号),相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深同学选用 B 装置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 若在装置 E 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氧气从 端(填“a”或“b”)通入,可以获得
干燥的氧气。
Ⅱ.便携式富氧机:
市场上一些便携式富氧机,使用膜分离技术, 在一定压力下, 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
功能的薄膜(氧气分离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空 气 氧气分离膜 富氧空气
氮分子
氧分子
(3)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 氮分子渗透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
透速率。
(4)上述便携式制氧机富集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4.(7 分) 某小组在做 NaOH 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 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
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提出猜想,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1)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 、NaOH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 、NaOH 、HCl
(
气体分离
) (
净化除尘
) (
60℃
) (
工业废气
) (
富含
CO
2
的气体
) (
NH
4
HCO
3
) (
H
2
O
)(2)请写出 NaOH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经过讨论, 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Ⅳ是不正确的,同学们的依据是 。
为了验证余下的猜想,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3)某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 加入适量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猜想 正确
【交流讨论】通过探究, 同学请教老师: 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证据与解释】(4)为使该实验过程“可视化”,老师利用了 pH 传感器进行实验 A,测定反 应中溶液 pH 的变化, 得到曲线图 B。B 中 y 点溶液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是 (填化学
符号),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模型构建】(5)观察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 发现酸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这 类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5.(8 分) 我国力争碳排放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 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请你说出一种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的“低碳行动”: 。 (2)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资源化利用, 是实现“碳中和”
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为“氨法”捕集二氧化碳生产甲醇(CH3OH)的流程图。
(
H
2
)NH3
(
CO
2
)H2O
合成室
(
氨吸室
)
甲醇CH3OH
CO2含量低的气体
初三化学 第 5 页,共 6 页
已知: 1.当温度高于 35℃时, NH4HCO3 可分解为 NH3 、H2O 和 CO2。
2.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更大。
①“氨吸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了提高二氧化碳在“氨吸室”中的吸收率, 可先将 通入水中,再通入 。 ③“氨吸室”内为了防止 NH4HCO3 分解, 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④“合成室”中, 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生成甲醇和水。甲
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碳捕集”还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16.(9 分) 2023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长迅速, 磷酸铁锂(LiFePO4 )是一种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碳酸锂、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是生产磷酸铁锂的原料。
1990 年代 2001年 2007年 2023年 如今
(
中国锂电池国际市
场占有率
世界第一
成立国内第一个大
规模生产研发基地
新能源汽车兴起锂
电池成为主要动力
全球
99%
的磷酸
铁锂由中国生产
中国开始
生产锂电池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锂(Li2CO3 )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制备硫酸铁时,通常将稀硫酸加入铁红(Fe2O3 )中进行溶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工业上使用稀硫酸与废铁反应, 制备廉价的硫酸亚铁。某公司使用含铁 90%的废铁 56t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理论上, 可以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为多少?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并写出计算过程)
(4)将粉末状的含铁化合物、含锂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高温烧
结即可制得磷酸铁锂。请问将粉末状原料混合均匀的目的是 。
初三化学 第 6 页,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