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中华文化独有的延续性。
2.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余秋雨主讲的《中国文化必修课》的音频节目收听人次超过六千万。在这档节目中,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是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无独有偶,学者许倬云也将我们中华文化比喻为一条大江。 中国文化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 ——许倬云《万古江河》 在这条大江中,梁启超认为有包容很多的元素。 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西天——东土 出示材料: 【学习任务1】结合材料,根据教材P8,概述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两汉(开始传入)——魏晋南北朝(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隋唐(完成本土化)——宋明(融合) 思考1:作为外来文化,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遇到哪些波折,请结合材料解释原因。 材料一:萧梁时沙门僧强起义:“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 ——《梁书·陈庆之传》 材料二:“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北周]《谏周高祖沙汰僧表》 材料三:“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 ——[唐]韩愈《谏迎佛骨表》 “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政治角度:寺院封建割据势力,佛教神权与君权冲突。 经济角度:寺院地主经济的扩张侵蚀政府财政收入。 文化角度:华夷之分,“出世”等教义与中国本土儒学伦理相冲突。 思考2:佛教为何能成为中国主要文化之一? 材料一: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材料二: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材料三: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 ——北宋 契嵩禅师《辅教篇》 政治角度:神化君权的合法性,利用佛教理念麻痹民众,维护社会稳定。 理念革新:将“佛性”变成儒学化的“心性”,与儒家伦理纲常相融合。 思考3: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出示唐诗、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白塔等多种史料 让学生们感悟佛教对我们方方面面的影响:①宗教信仰 ②哲学观念③绘画建筑④文学艺术⑤礼仪习俗⑥语言词汇 …… 西学——中用 【学习任务2】根据选必3P9及《纲要》(上),填写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相关史实。 时间人物内容1602年利玛窦&李之藻坤舆万国图1607 年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1612年熊三拔&徐光启《泰西水法》1621年邓玉函&王徵远西奇器图说1631年李之藻亚里士多德《逻辑学》1634年汤若望&徐光启等崇祯历法
思考1: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利玛窦给万历皇帝带来礼物有:天主像一幅;油画两幅(宗教题材);镀金边的祈祷书一本;镶有宝石的十字架一具;报时自鸣钟一座;三棱镜两块;世界地图册《万国图志》…… ——据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材料二:顺治帝: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 ——《清史稿·汤若望传》 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 受制于中国专制制度与传统观念,传播仅限于部分士大夫群体; 主要目标在以科技为传播天主教服务,鲜少涉及近代西方思想与科技。 三、中国——世界 通过2023年浙江省历史选考试卷第一次采用小论文题型展开“文化交流”的讨论,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材料二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 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上的“迎客松”“二十四节气”,到闭幕式上的“送别柳”“十二生肖”,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赛场内外,中华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同世界各国“一起向未来”。 项目活动:为即将在杭州举行的亚运会,设计一份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