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学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关系; 2.运用历史解释,合理解释人口迁徙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美洲族群的变化
教学难点: 全面认识美洲族群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区的两幅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印第安人从美洲土地上的主要居民变成少数族群,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美洲族群变化之因与果 过渡:通过三艘船,引导学生探究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探究1】美洲族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与表现 材料1: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卡萨斯煮,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材料2:随欧洲人一起到来的还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3: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4: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5:五月花号和19世纪英国到美国的三次移民潮 材料6:拉丁美洲人口结构图 据材料可知,美洲族群发生的变化:印第安人大量减少;非洲黑人和欧洲白人增多;并出现了混血族群。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总结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历史解释素养和时空观念。 (二)美洲各国人口结构的差异 【探究2】梳理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根据书本梳理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差异;并通过教师补充,分析人口结构差异的原因:在北美,一方面英国屠杀、驱赶印第安人,另一方面,英国鼓励向北美移民,大量英国人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白人进入北美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的国家太小,人数太少,移民来的不多,政府鼓励他们与当地人通婚,同时对印度安文化和非洲文化保持相对的宽容,因此美洲国家人口结构呈现出差异性。 【设计意图】通过书本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族群变化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探究3】探究族群变化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呈现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和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图片,通过对图片细节的解读,分析美洲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基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在拉美,宗主国文化是基础,但混合性非常明显;在美国,以英国文化为基础,多种文化融合,强调个人主页和实用主义、崇尚自由,成为美国文化的基本色调;但两者文化的共性是:以欧洲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并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殖民扩张引发美洲族群的变化,美洲族群的变化又引起美洲文化的重构,最终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美洲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