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 科学思维:用发散和聚合思维的方式参与技术设计项目,能够了解和领悟技术工程 的一般方法。 3. 探究实践: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 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 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4. 态度责任: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合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一座过山车。
教学难点:拼搭和调整符合设计要求的过山车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课件出示过山车的视频,且多张图片呈现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斜坡。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或玩过过山车吗?过山车有什么特征呢? (预设:让学生知道我们自己设计的“过山车”也要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同时底座要稳固) 2. 创设项目任务: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建筑工程师,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过山车有所认知,但缺乏真实体验,通过视频、图片呈现,让学生了解过山车的基本构造和特点——过山车的运动轨道由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支架组成,轨道有坡度变化,为后续设计与拼搭做好铺垫。) 二、探索 活动一 观察材料并建造“过山车”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1. 出示搭建“过山车”轨道模型的材料,学生观察材料的特点和拼接方式。 2. 学生分组尝试拼搭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过山车”轨道路线设计前,对拼搭“过山车”的基本组件有所了解,为后续的设计环节服务。) 活动二 阅读并讨论设计要求 1.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8页的设计要求,并且组内讨论达到设计要求该怎么做。 2. 学生先阅读,再进行组内讨论。 3. 全班交流怎样做才能达成“过山车”轨道模型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逐条进行阐述。 (设计意图:教科书中的设计要求非常清晰,本环节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活动三 小实践 (一)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图 1. 学习范例。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先阅读教科书第18页的轨道设计路线图,并且思考“过山车”轨道设计图需要关注哪些内容。 (2)学生阅读并思考。 (3)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 预设:学生会关注到诸如用箭头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画设计图、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有坡度、上下层路线重叠时下层路线用虚线等事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 分组活动。 (1)独自设计:学生独自完成活动手册的“过山车”轨道设计图。 (2)选择并优化:小组内交流“过山车”轨道设计图,选取一份设计图作为本组代表作,组内成员合作对该设计图进行优化。 3. 全班交流:请两组学生介绍设计图,并请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4. 修改完善:请学生根据全班交流意见,修改完善本组的设计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先设计,然后进行交流,再修改完善方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设计中来。) (二)制作、调试与评价 1. 布置任务:各小组根据材料搭建“过山车”轨道模型。 2. 温馨提示:制作时请注意①建议从低到高拼搭;②尽量根据先前的设计进行拼搭,如果设计和拼搭有一定出入,可适当调整设计;③对照设计要求,利用小球进行测试、调整,最后完成评价表。 “过山车”轨道测试评价表 小组 轨道的总长在2米以上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有变化小球能通过全部轨道,不脱轨过山车的稳定性强总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
3.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设计图开始拼搭。 (2)拼搭完成后测试“过山车”的运动情况。 (3)根据测试结果,对“过山车”轨道模型进行调整。 (4)观察“过山车”的运行情况,完成小组自评。 (5)各组互相交流,完成组间互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比较花费时间,因为拼搭、测试、调试与评价的过程相互交错。将上述环节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时间优化,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过山车”轨道的搭建与评价。 三、小结 1. 学生回顾总结“过山车”项目设计制作过程。 2. 教师小结:真正的建筑工程师也是这样,按照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步骤来进行工程设计,完成指定的任务。 【板书设计】 7.我们的“过山车” 工程设计基本步骤 明确问题: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 确定方案:确定一份设计图作为小组拼搭的设计图 设计制作:根据设计图搭建“过山车” 改进完善:展示交流,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