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6:57: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浣溪沙》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首词,大致理解词意。
2、品读苏词,能结合“暮雨”、“子规”等意象感受词人悲凉的心境。了解典故,走进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3、诵读苏词,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品读苏词,能结合“暮雨”、“子规”等意象感受词人悲凉的心境。了解典故,走进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诵读苏词,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渐入情境
1.同学们,在上课之初,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的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歌曲中所唱的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浣溪沙》,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也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增强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底气与文化自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的《浣溪沙》,齐读课题。
3.这是一首词,你能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词的知识吗?
4.同学们预习的很全面,《浣溪沙》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我们观察一下,这首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词有一点区别,在作者底下,有一行小字,这是词的小序。你来读一读。
5.从小序中我们得知,这首词是作者去蕲水清泉寺游玩所写,所以小序为我们简单记述了写作背景。
6.我们再一起齐读小序。
二、初读感知词大意
1.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读词,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点帮助,请看大屏幕。(出示已划好了节奏的词),谁来试着读一下?
师:这位同学读得声音洪亮,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短浸溪读jin,无再少读少,指少年时代。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读出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读,全班齐读。
4.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发现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阙---抒情。
三、还原意象,深入想象
1.师:在上阕中,作者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自由读一读,勾画出来。
2.谁来分享一下,这一句中,你勾画出景物。
3.你勾画的很准确,我们一起跟随视频欣赏一下上阕的美景。
4.轻声读一读,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小组合作交流一下。
5.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学生汇报:抓住兰芽、沙路、插图、写作背景…
7.是啊,作者描绘出如此清新淡雅的景致足以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现在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上阕。
8.读完以后,对于作者的心情,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声音。
生随机回答
10.师引导联系以前所学诗句分析“萧萧”,体会作者情感。
11.除此之外,老师还发现一个意象---子规。拓展子规的传说,出示描写子规的诗句,感受作者情感。
12.师提问:为何独取 “萧萧暮雨子规啼”这个景致来写?出示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
13.学生随机说作者的心情,教师引导。
14.师:你们分析的很有道理,萧萧暮雨子规啼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诗人人生遭遇的接二连三的打击,此情此景,就唤起了苏轼对自己所处困境和逆境的感伤。按这样的理解,整个上阕词中,苏轼的心情是从高兴愉快到伤感愁苦。
15.指导学生朗读上阕,学生齐读。
16.引导学生说一说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四、品读下阙,感悟诗情
1.面对一次次的人生打击,苏轼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他是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了吗?齐读下阙,找寻答案。
2.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
3.(出示谁道人生无再少)如果你是作者,你能试着用现代话来表达你的情感吗?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反问的语气。
5.明确:反问的语气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苏轼也是用这种语气来强调青春的坚定。
6.我们学过关于时光流逝的诗句你知道哪些?时光流逝本就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为何苏轼要反问:谁道人生无再少呢?生:自由发言
7.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一般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古诗文中也向我们印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作者眼前的水却是向西流的,不禁让作者坚定的问出:(女生问)谁道人生无再少?转而苏轼豪迈泼墨回答自己(男生答):门前流水尚能西。
8.兰溪西流这一个小小的特例,鼓舞着苏轼排解不得志的愁苦,现在你就是苏轼,你还可以借助什么事物来排解这种愁苦呢?仿照这个诗句写一写。
出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仿写:谁道人生无再少? !
9.同学们借助生活事物排解愁苦,难怪作为大诗人的苏轼这样感慨自己的人生态度:(出示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引导学生理解“唱黄鸡”。
11.明确:唱黄鸡充满了哀伤低沉的情绪,而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劝告我们不要因为老去而悲伤,强调这一个字再来读一读。(反复诵读感受苏轼的人生态度)
12.同学们,面对坎坷的命运,不公的对待,苏轼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再来读下阙。
1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14.学生自由说,男女分读。
15.刚才,我们结合词的意象以及时代背景,读出了一个乐观豁达、坚强不屈的苏轼形象。我们学习词的下阙,苏轼写溪水西流,告诉我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方法就是即景喻理。
五、类诗互证,感悟豁达
1.不仅在这首词中,他的其他词也同样体现他的乐观豁达,比如这首《定风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来读一读。
你从哪一句中感受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
生:重点分析“谁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2.是啊,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完我的一生,虽然被贬,条件艰苦,可苏轼仍旧保持一份难得的洒脱与乐观。
3.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苏轼的官路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出示苏轼被贬路线图,配乐)但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格局,重新点亮了生活。
(1)被贬黄州时苏轼一行人出门被雨淋,其他人都觉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吟诵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怎样的洒脱与豁达。
(2)被贬惠州,条件十分艰苦,苏轼仍然乐观的吟诵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怎样的从容淡定啊!
(3)被贬儋州,九死一生,,但是苏轼却把这段经历当做了旅行,吟诵出了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虽九死一生却不恨,这是怎样的从容坚强啊!
4.回首一生,苏轼这样评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被贬的过程中,他感受的不是痛苦,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几度被贬,他未尝愤懑消沉,每到一个地方都为当地百姓谋得了福利,老师为大家找到了这样一段材料,谁来读一读。
5.迟暮之年,虽身处逆境,仍为民造福,因为他曾这样激情自勉---(齐读下阙)
6.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苏轼一样乐观,并把这首词记在心间,我们一起来读。
7.诗品,即人品;学词,就是在学做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心灵、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度、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通过代代传承,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六、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词,注意字迹清楚。
选做:1.利用上课所学的方法,试着学习《定风波》。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配画写在摘抄本上。
推荐阅读:推荐大家去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走近苏东坡,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词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词的上片是描写清泉寺的优美景色,下片由景展开议论。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我从“意象”入手,让同学们找出上阕描写的景物,并体会这些景物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情绪,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抽象思维难以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去,我决定设计“想象画面,描绘美景”环节,让学生用优美的语句描述上阕的写景画面,这种想象及词句的再创造,我觉得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艺术的通感刺激到学生,从而迸发出审美创造的火花。这个时候,我再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轻松朗读上阕,学生们朗读时的感情处理显得“游刃有余。
赏析了上阕的优美画面,我又带领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去感受他的那份豪迈与乐观。同时引导同学们再次感受苏轼当时的政治不如意,体会他人生的波折,在这种境况下的苏轼能发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心声,确实值得我们钦佩。
反思这一堂课,还有以下不足:比如在指导同学们初读时,老师可以有感情的朗读给同学们做一个展示、可以再介绍苏轼的一些诗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苏轼的那种旷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等。
今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我将继续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美妙的学习体验,并能够喜悦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