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形式、内容上看,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侧重点不同。以学习《十五夜望月》为例,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水调歌头》的教学重点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我的思念是圆的》因内容较浅显,以学生课余自学、诵读为主,在此不作具体设计。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领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讲话,以“月亮”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自由发表看法(如对月亮的联想、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对月亮的认识、由月亮引出的诗词等),引出新课。
二、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整体把握)诗歌。
1.快速默读一遍,然后凭借自己对此诗的初步理解,尽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
2.说说你对此诗内容的理解。
明确:这首诗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3.自由朗读,仔细揣摩如何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大胆地朗读给大家听。(从朗读的技巧方面,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配乐范读。
5.鼓励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表演。
6.全班配乐齐读。
三、赏析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你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哪些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或者针对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积累诗歌: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五、谈谈学习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谈,既可以联系生活谈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谈学习诗歌的方法。不妨与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步骤,以此让学生归纳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归纳为:朗读—赏析—积累。(板书)允许学生有自己总结的独特的学习方式。
六、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咏月的诗、词。
水调歌头
教学目的: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步骤:
一、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简介词作背景。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之作。苏轼时年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三、结合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文意。先组内交流,鼓励质疑、解疑,译文遇到难题组内无法解决的,全班共同探讨。
四、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
五、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键要读好,有思考)
六、教师放范读录音。学生从范读和自己对词作的初步认识上整体把握,进而明确上下阕的内容(板书):
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重点赏析: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 他举杯望月时的心情如何?
2.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满。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八、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拨。
九、男生配乐朗读上阕,女生配乐朗读下阕。
十、归纳小结,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十二、作业:
1. 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2.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
板书: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情景交融
上阕:月下饮酒——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对月怀人——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主题: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资料整合平台]
咏月名句举例: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 魏 曹植《怨行》)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唐 陈子昂《春友人》)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5.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 苏轼《西江月》)
6.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 李白《把酒问月》)
1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 张先《菩萨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