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0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守 株 待 兔
在我国丰富的文学宝库里,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就是其中的一则。这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不要着急,相信你借助注释是能够读懂的。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又会受到怎样的启发?快到文中去探个究竟吧!
课文导入
韩非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他的文章在先秦说理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韩非子·五蠹》的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又称韩非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客居秦国的法家代表,他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字词学习
蹲守 植株 等待 宋朝 耕地
shǒu
zhū
dài
sòng
gēng
触碰 脖颈 手不释卷 各司其职
chù
jǐng
shì

学写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书写指导
守:整体上,横画较多,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和长短变化。上面的“宀”要写得宽一些。
株: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捺变成点。右边部分的竖要写直。
待:双人旁的两撇起笔要对齐,右边的“寺”字,横画较多,注意书写的排列。
宋:宝盖头要写宽,盖住下面的部分。下面的“木”字要写稳。
耕:左边部分的横画要平行,右边的“井”字要写得端正。
触:左右结构,注意左右两边的比例,左边部分稍窄。
颈:左右两边高低基本一致,右边的“页”字要注意书写的结构。
释:左边的“釆”要注意与右边部分的搭配,右边部分的笔画要写清晰。
其:中间的两横要短一些,下面的部分要写得平稳。
【冀】希望。
词语解释
【耕者】种田的人,指农民。
【株】树桩。
【因】于是。
【走】跑。
【释】放下。
学习文言文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和古诗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我们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可以读注释,也可以看插图。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试着读出停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起因
结果
经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②。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
“宋人有耕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个耕田的人。
这句话在故事中起到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向读者表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句是故事的起因,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宋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对于故事的留白处进行自由合理的想象。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有什么启示
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我们平时做事要细心,不慌张。
句段导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句是解释宋人为何最后被笑话的原因,说明了宋人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兔子再次撞上树木而放弃耕种,揭示了宋人心存侥幸心理,因此要注重理解这句。
看到这样一只兔子,农夫做了什么?
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被宋国人嘲笑
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呢?
《守株待兔》给你什么启示?《买椟还珠》中的那个人你觉得可笑吗?对你有什么启发?
想一想
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靠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有收获.
用课文原句填空。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让他“因释其未而守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宋国有耕者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下面这句话成语使用正确吗?
警方守株待兔,埋伏了好几天,犯罪嫌疑人终于落网了。( )
×
答:“守株待兔”是贬义词,具有讽刺意义,用在这句话里不合适。
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在轻松有趣的内容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除了《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些寓言外,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人物
农夫
起因
捡到一只兔子
经过
不务农 天天等兔子
结果
再也没见到兔子








总结: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农夫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放弃耕种,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的故事。
寓意道理:让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行的,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通过
1.背诵并理解全文。
2.这则寓言中的“宋人”多么可笑!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他一样的人呢?课下与同学交流讨论。
课后作业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