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19: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六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3月八年级适应性练习
历 史
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通商口岸和扩展商务来争夺贸易利益……俄国人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而构成一南一北两股钳形之势,掐住清政府。”这种情况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的必然崩溃。”据此可知,该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军事武器极其落后 D.财政枯竭日益严重
4.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所示空白处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5.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开展( )
A.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统一
C.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缓解了东南海疆的威胁
6.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根据右侧书籍目录的内容可以推断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
●惨痛的平壤之败●悲壮的黄海大战●屈辱的乞和之路●薄海惊心的伤痛●不能割舍的京师●轻于一掷的台湾
A.开启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程 B.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形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D.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定约赔款的先例
7.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学会和学堂,宣传变法思想,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局面,这反映了戊戌变法( )
A.带来科学技术进步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推动中国报刊产生 D.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8.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9.蔡元培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其中“先生”的活动包括( )
①成立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撰写《革命军》 ④领导辛亥革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自武汉疫情暴发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谈道:“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1911年10月10日,《汉口日报》曾以《俄国租界大事件·革命机关之暴露·炸弹与革命宣传品已被查获》为题,报道了昨天发生在当地的一起革命事件,该事件( )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1.“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2.1913年12月,《新闻报》刊登了如图漫画,袁世凯操控着象征“政治会议”的汽车“一意进行”,将前面的障碍,如“县会”“省会”“国会”“内阁”等全部碾除。对漫画主旨解释正确的是( )
A.北洋政府支持工业发展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坏
C.军阀混战造成民不聊生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建残余
13.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报道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以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 D.报刊媒体的记录比政府档案文献更可靠
1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迎来曙光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6.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7.某历史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18.童小鹏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一文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的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这说明长征的目的是( )
A.实现红军战略转移 B.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C.建立新革命根据地 D.摆脱“左”的错误路线
19.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0.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1.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22.武汉会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影响全国,牵动世界。这场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2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的战争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B.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
C.淞沪会战后,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2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直至投降,日本在海外的侵略军共352万人,其中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超过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这强调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力量的援助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太平洋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25.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6.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7.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28.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47年11月至12月,在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指引下,解放区的土改运动蓬勃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
——摘编自新华社《红色记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土地改革的时间。(2分)
(2)小历认为,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书籍或人物 评价
《戊戌政变记》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清代通史》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常之怯懦,无权无勇。
赫德 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表1 对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的部分评价
材料三 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呢?单就推翻清朝政权,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而论,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革命之后的大问题,是如何使国家走向现代化?即如何建立一个全民政治的政府,如何从事建设,如何改良社会?这些虽然有人想到了,却未能立刻见诸实行。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
——摘编自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列举其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
(3)说明材料三中这场革命的“成功”与“不彻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等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进《精神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6分)
(3)材料一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材料二中的万众一心全民抗战,分别对应着材料三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据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任选的两幅图所反映的主题,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