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而人口只有2000万。
19世纪的世界工厂——英国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烧煮发酵—鸦片
2、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才(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探究: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此物不禁绝,使流行于内地,不但亡家,实可亡国。”
鸦片烟流毒传染日深……嗣后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倘仍不知悛(悔)改,一经查拿,定行严办,绝不宽贷。
——《官民人等倘再吸烟定行严办事上谕》(1838.12.17)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烟商阳奉阴违
军事封锁仓库
收缴烟枪查封烟馆
与外商僵持一个半月
广州城
掀起禁烟高潮
林则徐雷厉风行,不负众望,数月之内,收缴鸦片110多万千克。并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尽数销毁。
虎门销烟
时间:
地点:
意义:
1839年6月3-25日
广东虎门
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为纪念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形,道光帝阅后朱批: “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英国首相巴麦尊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
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
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结合下列材料思考。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贸易。
1637年,英国四艘兵舰闯入珠江,炮击虎门炮台,被中国人击退。
1793年,英国派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商埠,割让舟山附近岛屿等侵略要求。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部分英国人公开鼓吹武装侵略中国。
1832年,英船“阿美士德”号到中国沿海测量港湾航道,并绘制地图。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直接原因(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为了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
探战争过程
1840的6月,英国远征军海陆联军总司令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
英国远征军封锁了珠江口,东西方两个大国开始了正面碰撞,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阅读课本第5页,结合形势图简单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广州谈判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
到达南京下关
鸦片战争形势图
强占香港岛
虎门大战(关天培)
占领广州城北
探究:大清帝国为何会战败?
英国长途奔袭,清政府在兵力、军费并不劣势且以逸待劳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战败?
(数据统计于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一:
大黄滘炮台守军将领在临战前一天,派人与英军商议:“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
——(英)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
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材料二:
奕山日夜饮酒作乐,4月14日才到达广州。这位贵族老爷,极端害怕和敌视人民,死守着“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信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为何鸦片战争战场上会出现如此滑稽的一幕?
材料三:
杨芳看到英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溺器(马桶)作为制胜法宝,放在一排排木筏上,命令一位副将在木筏上掌控,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
思想上:长期闭关锁国导致思想愚昧落后;
有人说:“如果中国多几个林则徐和关天培,鸦片战争的结果也许会不一样!”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结合材料思考中国还输在哪?
型制 点火装置 枪长 射程 射速
中国 鸟枪(前装滑膛火绳枪) 火绳 2.01米 100米 1~2发/分钟
英国 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 摩擦燧石 1.166米 200米 2~3发/分钟
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撞击火帽 1.42米 300米 3~4发/分钟
军事上: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于英国;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
邓廷桢:“船炮之力实不相敌。”
结合下列图片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武器装备会落后于英国?
交通工具
生产工具
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
到底是制度的锅还是技术的祸?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武器装备的落后陈旧
天朝上国的傲慢狂妄
闭关锁国的落后愚昧
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探究】取得胜利的英国,如何达成“通商”成功的本意呢?
内 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两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通商:在地图中找出五处通商口岸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危害:
中国的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他们把大量的棉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运到中国来销售,甚至把中国人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和钢琴之类的商品也大批运进来。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割地:香港岛(香港岛≠香港)
危害: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香港地区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组成。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注意单位)
危害: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3
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
入华税率大大降低
大量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竞争市场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
条约内容
对英国通商的利好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通商口岸
英国进出口货物
应纳税款必须
经过双方商议
获得商业贸易据点
获得商业资本
打破中国闭关锁国
政策,有利于英国
对中国商品输出
【探究】取得胜利的英国,如何达成“通商”成功的本意呢?
五口通商
割地
赔款
关税协定
最能体现
侵略本质
时间 国家 条约 内容 影响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1843
中英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
提供了借口
1844
中美
中法
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
扩大了侵掠权益。
继《南京条约》之后,列强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中英《虎门条约》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影响: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探究】在迷梦中签下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前
战后
领土完整
主权独立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领土不完整
独立的封建社会
主权不独立
既保存封建经济,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半殖民: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分国家主权。
半封建:自然经济仍旧占主体,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探究】在迷梦中签下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战 前 战 后
社会性质
社会主要 矛 盾
革命任务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即阶级矛盾)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中华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
(既有阶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反封建
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影响: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探究】在迷梦中签下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四洲志》
林则徐主持编译
《海国图志》
魏源编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瀛寰志略》
徐继畲编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8.31)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英国
中国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落后就会挨打
(资本主义强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1. 19世纪的最初10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2600万元,到1828~1836年,中国却流出了3800万元。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破坏 B.鸦片的大量走私
C.中国手工业落后 D.“闭关锁国”政策
2. 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由于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台湾
C.辽东半岛 D.香港岛
3.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雅克萨之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他”是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陈化成
抵制
出口
中国战败
中国
自然经济
英国
工业革命
谋求市场
工业品等
鸦片
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等
材料一:宏伟的《海国图志》问世后,并未激起什么涟漪。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300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
材料二 :《海国图志》在日本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均摘自于苗晓雨:《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载《中国青年报》
一本书的两种境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觉醒了吗?
材料:
1843年美国公使……来到中国,同时带来的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航海地图、地球仪……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等方面的书籍……但仍然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
——曾纪鑫《千古大变局》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并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蒋廷黻
材料: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得消亡了。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