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说课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说课稿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20: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新文化运
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1)教材地位作用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②全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史料和图片,并结合教材,锻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辩论会环节,使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做有信仰的好青年。
3、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突破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师生合作,情景再现、讲故事等方法,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内容、意义,通过辩论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评价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二、说学情
优势: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历史学习,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的载体工具——文言文有着感性认识,与本课内容容易形成比较,因而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
劣势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团场学校,学生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民族学生,他们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对于历史的知识仅局限教材,课外知识十分有限。
对策: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巧妙引导,并设计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以教师为主导)
多媒体教学法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学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精彩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力图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点拨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辩证讨论法
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围绕“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展开辩论,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2、说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场合中必然会参加团队活动,并且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合作学习便成为一种相当有益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教师设置了小组探究、辩证会等环节,组织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提问,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问题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根据相关图片和史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积极探究,层层递进,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4、说教学设计
导入(2mins)
基本史实:兴起(8mins)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10mins)
评价:性质、意义和局限、(8mins)
巩固练习:选择题、材料题、辩论会:(10mins)
小结 (2mins)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兰花草》歌曲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校园民谣《兰花草》导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随之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作者,胡适毕业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此人兴趣广泛,对文学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尝试集》、《白话文学史》等,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通过人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板书课题: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 讲授新课: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出示图片《民国时期裹脚的少女》,通过讨论分析,引出“信仰的力量”,教师特别强调:这样的信仰是扭曲的,是病态的!
2、 出示图片《辛亥革命后民众家门口的对联》、《祭孔大典》,通过逐张设问,引导学生讨论,从女性、百姓家庭、政府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板书:背景)
3、出示图片《北大钟声》
教师通过介绍油画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受到西方教育的这些知识分子,学成归国后,看到当时国内的现状,认识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民的思想,必须让我们国民彻底的洗脑,于是才有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有识之士们希望通过这场新文化运动,让民主与科学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从而进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学习。(板书:兴起)
4、利用图片资料,请学生结合教材,介绍陈独秀和《新青年》、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并强调《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从而完成第一子目第二自然段——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学习。
5、出示北大女生的图片,教师简介男女同校的相关史事,并链接视频《北大女生的一封信》,通过视频的内容对第一子目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并由信的末尾部分,这位女生向她老师求教的问题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板书:内容)
B、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出示图片《祥林嫂》、鲁迅及《狂人日记》,通过教师讲述祥林嫂的生平,引导讨论得出封建礼教的旧道德、旧文化对国民的毒害,设问引出鲁迅和《《狂人日记》,请学生介绍人物和作品,完成新文化运动内容第一部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的学习。
2、出示旧道德、旧文化的相关知识,带着学生快速阅读,拓展学生的认知面,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旧道德、旧文化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何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封建旧社会的不民主性的结论。
3、出示图片《药》,引导学生探究华老栓的思想,分析得出结论后,引出陈独秀提出的民主、科学,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重构国民新信仰。
4、设问:在语文课本中,你最不喜欢学习哪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文言文抽象,难以理解,读着不顺口,不易背诵。
出示图片《新青年》,引导学生分析《新青年》销量上不去的原因。教师讲述:陈独秀经钱玄同介绍,认识了鲁迅,鲁迅对《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改革意见,使用白话文、标点符号等。在这场文学革命中,,陈独秀、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也发表了各自的文学主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归纳陈独秀、胡适二人的文学革命主张,从而完成新文化运动内容第三项——文学革命的学习。
5、讲述秀才娶妻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时间过半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松散,通过故事环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通过这则征婚启示,认识到在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6、小组合作,结合教材,互相小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的识记。
过渡:新文化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板书:意义)
C、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出示图片《近代社会女性的变化》、《袁世凯复辟的失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思想解放、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2、 出示五四运动的图片、文字史料,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背景,并让学生阅读学生横幅中的口号,设问:作为一个中国人,请大家找出“让你心灵最受震撼的那句话”,全班齐读,从而进行爱国情感的升华。
3、 过渡: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利弊共存在的,打开窗户有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也有苍蝇蚊子进来。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刚才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使得封建的旧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我们就先来总结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积极方面。
4、 出示钱玄尽同的“应尽废汉字,习西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最后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D、古为今为
教师讲述:哲人已逝,但精神永存,仁人志士们为救治国民扭曲、病态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民主、科学的新信仰,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
出示资料: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民主”一词在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69次,同时“民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通过以上材料,充分说明“民主”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全文总结
教师列出全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小组合作,补充框架的内容,从而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联系本册前几个单元所学知识,共同梳理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四)巩固练习
1、辩论会
辩论主题:“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会环节,完成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课后阅读
从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祥林嫂》、《药》中任选一本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300字以内)
(五)结束语
教师讲述: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们多次提到了信仰,旧中国扭曲、病态的信仰,新时期民主、科学的信仰,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积极上进,成为拥有新信仰的新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六)板书设计:
背景
兴起
发展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
积极性
意义
局限性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
李 慈
《新文化运动》
——信仰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