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2.清贫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 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刘伯承,毛岸英的事迹后进行教学的。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师引导: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简介资料)
人物简介: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解题: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
“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筹集 矜持 俘虏 金镯 威吓 裤裆 企望 彼此
汗褂 深山坞
2.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自学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人物的品质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后师总结)
①抓住主要事件;②结合人物的相关细节。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并给课文分段。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故事。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敏被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方志敏唯一的财产是什么;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任务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
师引导: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是清贫的?它真的很“清贫”吗?边读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生读文批注——师巡视指导——引导交流)
1.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
出示语段一: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预设1 “长期”“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说明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是经常性的,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由此可以看出方志敏是清贫的。
预设2:“一点一滴”表明他把所有的钱都用作了革命事业,没有浪费一分一毫。他管理那么多款项,依然能克己奉公,过着清贫的生活,令人敬佩。
出示语段二: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请等一下,让我想-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一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预设1:方志敏把深山坞里保藏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儿线袜当做自己家的“传家宝”。从这点儿来看,方志敏过得确实清贫。
预设2:“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是以轻松诙谐的语气来讽刺国方们对个人私欲的满足,同时也在说明自己确实过着清贫的生活。
师小结:在方志敏自述中,我们看到了方志敏的清贫,也感受到了方志敏清贫的程度。
2.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体会
师引导:课文中还有那里体现了方志明的清贫呢?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方志敏与国方两个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对比中来体会。
(1)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预设:两个“从……到……”和“摸、捏”的动作表明国方兵士搜得非常仔细,突出了他们的贪婪,一心想要从方志敏身上搜出钱财。
(2)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预设:对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形象地描绘出了他们在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后露出的穷凶极恶的嘴脸,表现了他们的贪婪和不甘心。
(3)“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预设:“微笑”“淡淡”表现出方志敏的正气凛然、不卑不亢。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预设: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方兵士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国民党高官“个个都有钱”与共产党员“不是为着发财”形成对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志敏及共产党员一心为公、恪守清贫的美德。
(5)总结:从方志敏和国方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国方兵士——自私贪财、穷凶极恶
方志敏——廉洁奉公、一身正气
师小结:选文正是通过这样强烈地对比,将国民党将抓捕共产党人这第一军事目的让位于满足个人私欲的目的,从而凸显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才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了国共两党在生活态度、处事方式、革命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结合拓展资料体会
拓展资料:
方志敏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他依然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只有4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国民党送来让他交代的纸笔,被他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
师引导:看了这些资料,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清贫朴素、舍己为公……
师小结:方志敏以“清贫”生活为乐,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困境,始终要坚持信念,秉持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崇高气节。
任务四:深入思考,理解“清贫”
1.理解“清贫”含义
师引导: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清贫生活?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预设1:“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方志敏要坚持清贫生活。
预设2:
(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
(2)清贫,它不是贫穷,它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它是革命者在战争年代的信仰,反映出革命者对于革命事业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
师小结: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之所以能够甘于清贫,是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他们的矜持不苟,他们的舍己为公,是光明之大道,是生民之所愿,是国家之未来。
2.“清贫”的现实意义
师引导:“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在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请你结合劳动模范、科学家,甚至家中过着简朴生活的长辈,来谈谈自己的“清贫”的理解。
预设:
(1)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艰苦朴素、一心为国的精神不能丢。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对于当下仍然有重要意义。
(2)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
师小结:清贫,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在简单质朴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清贫”思想可能产生于物质生活极其困乏之时,也可能产生于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之间。最后,希望我们在困乏时,君子固穷,知足常乐;在富足间,收敛贪婪,抑制非分。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课下搜集有关“清贫”的名言警句和历史小故事。
3.推荐阅读书籍:方志敏著《可爱的中国》
板书设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