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9: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语文园地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能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2.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3.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4.朗读、背诵《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习 重难点 1.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2.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学情分析 语文园地既是对一个单元的总结梳理,也是拓展延伸,意在让学生在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单元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内容。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讨论交流,回顾方法
1.谈话交流
师引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种方法。(课件出示教材“交流平台”的内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如《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1)任务提示:读读“交流平台”,看看其中介绍了哪几种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画出关键语句并作批注。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并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
2.学以致用
(1)师引导:你还从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2)师引导:这段话中不仅有语言描写,还有神态描写,如“脸色苍白、勉力一笑”,“脸色苍白”说明刘伯承忍受着手术中的剧烈疼痛,“勉力一笑”表现了刘伯承无所畏惧、坚强如钢的品质。
3.总结方法
阅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不仅能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还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大家以后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其他写人的文章。
任务二:运用方法,训练能力
1.阅读例句,体会内心
师引导: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谁来说一说句中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人物怎样的感情,他们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最后指名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预设1:我从第一句对毛泽东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泽东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他可能在想这一定不是真的,岸英。
预设2:第二句抓住了黄继光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主动接受任务的决心,他一定想: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完成任务!
预设3:第三句抓住将军的动作、语言,写出了将军的感动和对战士们的关爱,将军想:多好的战士们啊!
2.仿写提示,训练能力
师引导:只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才能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
我们以“焦急地等人”这种情景为例,想一想谁在焦急地等人,他焦急地等人时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片段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爸爸在家门外跺着脚,一圈圈地走来走去。他眉头紧蹙着,风呼啦啦地吹着,吹动着片片叶儿,可此时在他的心里,这并非美景,只让他觉得心躁烦闷。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让他心烦气躁,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片段二:
今天我和王强约好8点在公交车站汇合一起乘车去游乐场玩。我到站以后看了看时间发现还有10分钟就要8点了,我四处张望没有发现王强的身影,皱着眉头心想:往常都是他早到,今天这是怎么啦?5分钟过去了,王强没有来,我在车站走过来走过去,希望王强快点到来。分钟过去了,已经快8点了,远远的公交车已经开过来了,王强还是没有来,我实在是不能再冷静的等待下去,忍不住给他打电话,电话接通了,可是一直没人接……唉,真急人!
3.学生仿写,互相修改
师引导:请同学们照样子练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写另外两种情景。写完后四人小组内朗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把句子改一改,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句子。(学生自由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里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任务三:运用方法,训练表达
1.自读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师引导:下面的句子也是描写人物的,自己读一读,看看两个句子在内容上、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最后指名学生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预设1:第一句话把沃克医生平时的从容镇定与此时的紧张进行对比,体现出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不愧是军神!
预设2:第二句话把“我”平时对任何事都一笑而过与“我”对这件事难以释怀的态度进行对比,体现出这件事对“我”来说太严重,太难以接受了!
预设3:都是先写一个人平时的表现,后写这个人此刻不同寻常的表现。
预设4:前后是转折关系,运用“一向……这次……”“平时……可是……”等句式将前后紧密联系起来。
2.教师小结:这两句话运用了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我们也来运用这种对比法说句子,就以唐老师为例说一个句子。
课堂上,唐老师讲课总是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唐老师上语文课心不在焉,还频频讲错了。
3.四人小组练习运用这种对比法说句子,选出小组内说得最好的同学。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里说得最好的同学上台说句子)
示例:妈妈平时很和善,见人笑眯眯的,对我和爸爸更是温柔可亲,今天不知道爸爸说了什么,暴怒的妈妈激动的大声叫嚷:“气死我了!!这事没完!!” 那声色俱厉的样子吓得我一句话不敢说。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还可以运用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对比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任务四:回顾学法,积累古诗
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的诗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节奏。
2.解读诗题。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3.介绍作者
王之涣(688—742),唐诗人,字季淩,晋阳人,后徙绛。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传世之作仅六首,《凉州词》和《登鹳雀楼》尤有名。
4.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意。
(1)同桌讨论,说说诗歌的大意。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学生不理解的词句,如:
①“羌笛”是边塞地区流行的一种乐器。
②“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寓意别情。
大意: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预设:奔腾咆哮的黄河像一条舞动的黄龙横贯大地,穿过绵亘的群山,越过广袤的戈壁,一直迤逦飞入云端;在苍茫辽阔的西北大地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矗立其间,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夜里,将士们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乐曲《折杨柳》。
②这首诗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战争)(边塞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埋怨朝廷久久不让归乡,流露出思乡之情)
5.让学生再次朗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师过渡:黄河边上《凉州词》表达了戍边者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情,悲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而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老朋友东下扬州,李白不舍之情又如何吟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节奏。
2.理解题目,走近诗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送孟浩然。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引导: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
为什么这么有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3.读懂古诗,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预设: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乘船远去。
(2)诗中哪几句描写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预设:前两句描写孟浩然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3)谁来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预设: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4.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师引导: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生接读)西辞黄鹤楼;
(2)师引导: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生接读)下扬州。
(3)师引导:孟浩然的船走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尽”指什么?不尽的是什么?
预设1: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预设2: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
预设3: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师追问: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只能看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
预设:舍不得,与老朋友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教师引导: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两句诗。
5.积累古诗,背诵古诗。
师引导:帆远去了可情未尽,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一起读这首诗,并尝试背诵这首古诗。
任务五:书写提示,学习书法
师引导:黄河边上的孤城、长江上孤帆都已远去,承载现代人梦想的帆正在驶来,请欣赏硬笔书法作品——《帆》。
1.出示书写范文,欣赏书法。(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及方法。
(1)读一读旁边的书写提示,对照范文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各占一行,写在中间。
预设2:段落要分明,每段另起一行,开头空两个字的位置。
(2)想一想,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标点占一个字的位置,点号不顶格书写,字与字的间距要均匀,每行字要写在横格线的中间。
3.抄写范文。
要求:请同学们练习书写书法作品《帆》,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正确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评价展示
师引导:写完后自我评价书写是否规范、美观,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份最优作品,张贴到班级交流台。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背诵《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古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