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11: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13.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1 课时(共 1课时)
教材分析 第13课是《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有些圆珠笔的笔杆上有一截橡胶套,它有什么作用 以这个问题引入对摩擦力的研究,学生通过比较有橡胶套和无橡胶的笔在桌面上滑动情况的不同,认识什么是摩擦力。通过摩擦表面程度不同的面和用不同的力擦拭黑板,体验摩擦力的大小。根据这些体验,让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最后,了解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受。 2.本课的对比实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关注的内容太多,比较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质量越小,摩擦力越小。科学思维: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能够记录称量空气的数据,并能够依据数据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对比实践,对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实践: 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责任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摩擦力的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板书设计 13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 情景引入(3’) 谈话:有些圆珠笔的笔杆上有一截橡胶套,它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它的作用,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设计意图】将学生思维聚焦到笔杆上小小的橡胶套,从学习用品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问题。 二、科学实践 (29’) 学习任务一:将带有橡胶套的圆珠笔放在桌面上滚动或摩擦,去掉橡胶套后再把它放在桌面上进行滚动或摩擦。按要求实验比较 两次对比,小组讨论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真实体验橡胶套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橡胶套具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从而接受摩擦力的概念。2.用手代替笔,直接在桌面摩擦。感受摩擦力。使学生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学生倾听理解 【设计意图】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在使用摩擦力,将所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和应用。选择这两个游戏活动也是为了渗透摩擦力大小是与物体的质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在体验摩擦力时,有的放矢,有目的地体验,不盲目地体验,提高课堂效率。学习任务二:体验生活中的摩擦力作用,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拽凳子游戏和橡皮擦游戏) 学习任务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一: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如图,连接实验装置。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呈匀速运动,将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重复实验三次。 按要求规范实验 (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若完成后时间充足可以做另一个实验)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质量越小,摩擦力越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经历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亲身经历实验,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如图,连接实验装置。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呈匀速运动,先在桌面上,再在地毯上。将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重复实验三次。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拓展应用( 5’) 头脑风暴: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举例说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作业布置 寻找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应用。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