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4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4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11: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1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共1课时)
教材分析 第14课是《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作为常用的学习用品,它具有易变形的特点因而可以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模型。但是,学生很少把它放到水里进行研究。本课选用橡皮泥作为材料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是利用了学生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太了解的这一特点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课文开门见山,从“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 ”这个问题入手,展开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沉浮现象,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进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后,让学生感受浮力,了解浮力的特点。最后,拓展到研究物体在其他液体所受的浮力问题,并举行一个挑战活动——把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
学情分析 1.学生有沉浮的相关经验,需要教师关注并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的研究兴趣较浓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能说出有些物体在水中沉,有些物体在水中浮。 2.能说出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体积)和重量有关,大小(体积)相同,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 3.知道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浮力的规律。 探究实践: 1.能设计实验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2.能设计实验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责任态度: 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说出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体积)和重量有关,大小(体积)相同,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板书设计 1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 情景引入(2’) 出示图片 提问: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沉还是浮? 学生展开讨论,进行猜测,并说出依据。 预设1:我认为橡皮泥会沉入水底,因为它重。 预设2:我认为不一定,因为它形状不一样,沉浮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有的物体会沉,而有的物体会浮。 二、科学实践 (29’) 科学实践1——探究沉浮的秘密 1.出示学习任务1: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请你先预测依次将塑料球、气球、装有沙带盖的小瓶、小石头、橡皮、木块、橡皮泥、玻璃片等物体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然后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后汇报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沉浮现象,通过观察,提出有关物体沉浮规律的猜想。 2.全班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些物品有的沉,有的浮,沉浮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 预设1:球类的都是浮起来的,所以我认为沉浮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关。 预设2:木块轻,石头重,所以我认为物体沉浮与轻重有关系。 师生共同讨论出影响因素,并做初步的实验设计。 3. 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出示学习任务2:(1)将同一块橡皮切成大小不同的块,放入水中,看它们在水中沉浮状态。(2)在小瓶中装入不同量的沙子,密封后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情况。(3)将装有沙子的气球放入水中,一次充气,一次不充气,看看沉浮情况又是怎样的。(4)尝试在小组内解释看到的现象。 根据要求实验 【设计意图】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让学生明确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体积)和重量有关,大小(体积)相同,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 4. 总结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 预设1:大小不同,材质相同的物体,沉浮情况一样。 预设2:相同大小的小瓶,里边放的沙子较多时则沉,里边放的沙子较少时则浮。 预设3:装有沙子的被吹起来的气球会浮起来,没吹起来的气球沉下去。 5.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三、小结:(5’) 今天通过什么方法你认识到了沉浮的什么秘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梳理所学信息的能力 第二课时 精彩3分钟 一、导入(10’)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沉浮的秘密?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回忆上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二、科学实践(22’) 科学实践2——感受浮力 1.感知浮力:学生体验将小球按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预设:像有个力往上托着一样。 出示浮力概念,学生认识浮力。 2.实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中的浮力作用 学生提出自己的推测,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生活经验:游泳时的感受、石头在水中下沉的速度慢、也碰到水了应该就有浮力;往下沉所以应该就没受到浮力) 全班分析哪种说法、理由相对更合理? 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需要什么?怎么做?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1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2怎样证明受没受到水的浮力?——比较:空气中和水中进行比较,分别测一测。 出示学习任务3:先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下橡皮泥球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把橡皮泥球放进水里测一下,对比两次测得的数据,可以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小组实验并记录完成后记录到黑板上。 三、拓展应用( 5’) 物体在其他液体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吗?怎样验证我们的推测? 预设1:会,可以用盐水来做橡皮泥球的实验。 预设2:还可以将水换成油、糖水。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广度,不局限与在水中的沉浮,拓展了更多的液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业布置 1.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伽利略 2.使用天平时物体应放在() A.左边托盘 B.右边托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