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1: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面授
课题名称 《小毛虫》
学情分析 首先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能容都比较感兴趣。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慢,但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中体会蕴含的道理,这就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识字方面,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字,复习识字法,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最后部编教材一直在渗透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了有意识的安排,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因此低年级学生需要在提示的作用下完整的讲故事。
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七单元“改变”中的一课,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昆、怜”等1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尽”,会写“抽、纺、织、编、消”五个字,积累”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走进小毛虫,了解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毛虫。 能力目标: 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昆、怜”等1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尽”,会写“抽、纺、织、编、消”五个字,积累”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 2.“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的含义。 难点:培养“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信念。
教学策略: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说话导入课文,揭示课题。2、整体感知课文。3、研读课文,体会理解。4、指导书写生字。 1、根据课程调整意见,加强课内预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调整意见》指出为了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了调整。根据这一特点,《小毛虫》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中融入了课文的预习和学生的写字作业。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预习。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二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重点要求。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再集中识字,解决生字难关。 2、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 心理学表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所提供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 3、阅读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中,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读:比如: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使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理解“可怜、笨拙、挪动”等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读后想一想“你想对小毛虫说什么?”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通过对比学习加深了词句的理解。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文本的重点段落,运用默读、引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质疑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段 四、抓住汉字特点,指导书写 1.出示蝴蝶图片 在昆虫王国里,长得最漂亮的当然要数美丽的蝴蝶了,但是你们知道它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故事吧。 2.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板书:小毛虫) 过渡:这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童话,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条小毛虫吧! 1.出示自学小提示: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新词 了解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小毛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初识小毛虫的特点。 (板书:可怜、笨拙) 2.出示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你从哪里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 2.对于小动物生机勃勃的活动,小毛虫都感到那么新奇,从“新奇的目光”“趴”。侧面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3.出示第二自然段,感受小毛虫的笨拙。 (9)小结,说话: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因为( )。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小毛虫的坚定。 过渡:在别人眼里,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它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第一句,学习多音字“尽”,尽管小毛虫尽管怎么样了?(又可怜又笨拙)但是它却对自己并不悲观失望,这是一只多么乐观自信的小毛虫啊! 也不羡慕任何人。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小毛虫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 了解小昆虫该做的事情各有不同。举例说明:小蜜蜂、小蜘蛛、知了、小蚂蚁 小毛虫觉得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抽丝纺织,编织牢固的茧屋) 读了第三段,你觉得: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因为( )。 1.出示“抽、纺、织、编、消”。 2.观察结构、发现特点。 3.范写“编”。 齐读。 1.自由拼读 2.指名领读,齐读 着重指导“尽、任”前鼻音,“挣”后鼻音,“尽”是多音字,本课读三声。 3.去掉拼音小火车读。 图文对应,了解小毛虫变化的形态。 默读课文第1、2段,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毛虫 用0圈出两个关键词。 指名朗读。 预设:1.从小昆虫生机勃勃的活动和小毛虫的活动状态对比体现小毛虫的可怜。 对比朗读,读出小毛虫的可怜。 说话: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因为( )。 (1)指名朗读,理解“笨拙”的意思。(行动迟缓,不灵活,笨手笨脚。) (2)你从哪里体会到小毛虫的笨拙?(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3)“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你用过“九牛二虎之力”吗? (4)“挪动”这个词,学习生字:挪。“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屁股。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 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 (5)指导朗读第一句。(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6) 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感觉——(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7)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为什么小毛虫却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因为小毛虫实在太笨拙了。) (8)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生描红书写。 根据儿童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采用“图片引入”的方式,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用眼看,用嘴说,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此环节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小毛虫变化的三个阶段,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也为学生讲好故事打下基础。 本环节聚焦“小毛虫”,抓住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这个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了解小毛虫可怜、笨拙、坚定等特点,通过看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的含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观察、想象等能力,发展多元思维。 二年级写字的关键是“注意穿插和避让”,在写字教学中,采取“分类观察、指导”的方式,聚焦写字的关键点,使写字教学落实到实处。
板书设计 小 毛 虫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小毛虫 茧 蝴蝶 (可怜笨拙)
分层作业设计 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尽(jǐn jìn)管我们已经尽(jǐn jìn)力,但是事情还是没有挽回的余地。 (2)走进敦煌莫高窟,让你仿佛(fú fó)置身于神佛(fú fó)的世界。 2.辨字组词。 抽( ) 纺( ) 编( ) 消( ) 油( ) 放( ) 偏( ) 悄( ) 3.仿写词语。 生机勃勃(ABC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