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1: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授课
课题名称 《青蛙卖泥塘》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读故事,但是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比如买卖人,烂泥塘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学生在讲故事方面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要分角色表演就要走进人物心理,抓住动作,读好对话,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 本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了青蛙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根据小动物们的意见,一次又一次改造泥塘。最后烂泥塘渐渐变成了好地方,青蛙也就决定自己住了。本单元围绕“改变”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单元学习重点为:借助提示讲故事。 此教学重点在单元课文中如图,呈梯度分布。本课侧重综合运用前两课学到的讲故事方法,分角色演故事,为下一课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作铺垫。
教学目标 多种方法认识“卖、烂”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搬、倒”2个生字。 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借助板书说说泥塘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难点: 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借助板书说说泥塘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课标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本课的学习情境为“助力青蛙卖泥塘”,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任务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2.学科融合,进阶学习 学科融合旨在“跨学科协作,共同构建核心知识”。本课融入了美术学科的资源和学法,以图片的直观优势促进学生理解难懂字词句,感受泥塘的变化,进而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语言演绎故事。同时期待学生迁移学法,构建“画面和语言”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核心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一:借助板书,说内容 出示青蛙图片,创设情境“助力青蛙卖泥塘”,揭示课题。 出示自学小提示 了解青蛙是卖泥塘之人,创编儿歌区分买卖之别。 交流问题“青蛙卖泥塘,哪些小动物来买” 借助板书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环节从买卖情境出发,引入的图片资源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说清主要内容,为三年级的概括课文内容做好铺垫。有趣的动物图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演故事提供了条件。
任务二:角色演绎,读对话 根据学生指导画泥塘。 创设任务情境帮老爷爷卖包子等。 出示对比句子。 画的过程中感受这个泥塘除了烂泥,一无所有。 对话朗读。理解吆喝 感悟老牛很有礼貌给人提意见时,先说优点再提建议,演好人物的对话。 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抽象的语言转换成了直观的画面,理解了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及迫切的心情,走进了人物内心,为读好角色对话奠定了基础。
任务三:学科融合,说改变 在学生指导下画青蛙种草和引水的过程。 读句子,找动词,理解动词,做一做。提出难理解的词语,选一选“绿茵茵”的小草是哪一种小草。 循着“买卖泥塘”这个情境,牢抓青蛙的动作,融入了美术学科的资源和学法,将“播撒”“绿茵茵”等转换成画面,理解难懂字词。又引领学生将画面转换成语言,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进行合理创编,突破教学重点,品味故事之趣。
任务四:二卖泥塘,得学法 小结学法,创建任务。 自学第二次卖泥塘的部分,进行进阶式学习。 看板书,再次吆喝卖泥塘。 融合美术学科,理解难懂词句,聚焦讲故事这一关键能力,创设情境推进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与积累,多方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青蛙卖泥塘 青蛙图 泥塘图 老牛图 种草 野鸭图 引水
分层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搬运 搬家 倒水 倒下 买卖 买家 应该 应有尽有 2.猜一猜狐狸来买泥塘会对青蛙怎么说呢? 3.“小小推销员”挑战:向家人推销一种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