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即事抒怀篇 课件 -(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即事抒怀篇 课件 -(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7: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部编版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即事抒怀篇
《观沧海》
《登飞来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望岳》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总体特征】
这类诗词诗人就某件事情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以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议论或对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ɡ)峙(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原文】
【译文】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襟。幸运得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创作背景】
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常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该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赏析】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直陈其事,显得很质朴。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到达,登上。
【诗词鉴赏】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意象内涵:写生机勃勃之景,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突出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
意象勾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象内涵:通过对“山”的描写,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烘托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
意象勾连: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炼字:“涌”字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
【赏析】以写实手法描写海水与山岛。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苍凉中又有慷慨,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名句理解型】
(1)《观沧海》中交代观察地点和对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草木的生机
勃勃。
(4)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盛夏时节,美丽的白洋淀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水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6)一代雄才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例如《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象。
(7)秋日的海边,一阵风呼啸而过,海面波涛汹涌,看到此景,萌萌脑海中浮现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8)班级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以画猜诗】
根据画中的内容,选择相应的诗句。
(____)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9)中国是诗的国度,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以下是小文同学进行的分类整理,请你帮忙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诗中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这两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答案】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诗词内容理解】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答案】答案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答案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文】
【译文】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天下的众山都会显得极为渺小。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创作背景】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
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
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
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阴、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山南水北谓之阳。
【文学常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泰山。
不尽。
【赏析】前两句写仰望泰山整体。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看,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指山色。
【诗词鉴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炼字:“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高大的形象。
聚集。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
指天地、大自然。
【赏析】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割”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同“层”。
眼眶。
炼字:“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归鸟”点明了时间,可知鸟儿还巢,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赏析】写细望泰山所见之景,是动景,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意象内涵:以“云”抒怀,表达不畏困难、实现抱负的决心和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意象勾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终当,终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炼字:“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意象内涵: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烘托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
意象勾连: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赏析】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用“众山小”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1)《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感到自己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同时表现望时的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令人震撼的力量。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名句理解型默写】
(3)《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令小宇震撼。他查阅资料,对诗剧中展现的《千里江山图》做了进一步了解。这幅宋代名画用“青绿”营造美妙的意境,启发小宇制作了“只此青绿”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青绿”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蕴。请你帮他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只此青绿
色彩意蕴 诗句梳理
 “青绿”指深绿色。古诗文中,这种色彩常常象征生命与勃勃生机。 “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杜甫笔下青山不老;
齐鲁青未了
(6)请将下面表格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内容与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志当存高远 登泰山: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唐·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你将参加“青春中国”诗词大会,请把关于理想信念的诗词归类整理。
理想信念 诗句 关键词 出处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抱负远大 杜甫《望岳》

一览众山小
(8)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__________,人奚足算哉
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阴 阳 割 昏 晓。
/
/
(2)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答案】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文】
【译文】
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晨鸡报晓时分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升。不怕飘浮的云彩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身处在塔的最高层。
宋仁宗庆历七年,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文学常识】
【诗词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表现手法:“鸡鸣”就能“见日升”,侧面烘托峰和塔之高,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修辞:“千寻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塔的高峻。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意象内涵: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烘托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
意象勾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夸张的修辞和侧面烘托,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炼字:“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炼字:“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在这里是用典,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
因为。
意象内涵:以“云”抒怀,表达不畏困难、实现抱负的决心和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意象勾连: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赏析】“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升华了主旨。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主旨】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含蓄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以及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1)《登飞来峰》中,极言峰和塔的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名句理解型默写】
(4)彤彤制作了古诗文句积累卡邀你领略“山”的魅力,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
山川之美,你我共赏
山之意韵 古诗文句积累
文人借“山”表达自己所处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借山表达自信。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符合语境的一项 ( )
莎莉对中国的古诗词十分感兴趣,有一天,她和老师去爬山,到了山顶,她不禁感叹道:“站在高处果然看得更远更清晰啊!”老师回应道,“我也有同感!‘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正表达了我们此刻的心情。”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
(1)诗歌首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首句点题,极言山峰和塔的高峻,点明诗人所处位置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展望,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能体现深刻的哲理。如本诗通过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诗歌内容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原文】
我一老夫,姑且抒发少年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出猎的随从,锦帽貂裘着盛装。很多骑马的随从,飞驰如急风,卷过平野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亲手射杀猛虎,试比英武潇洒的孙郎。酒兴正酣,不由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虽然鬓角稍白,(但这)对壮志犹存的才士,又有何妨! 朝廷什么时候会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我终将使尽力气拉开饰以彩绘的弓,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译文】
【创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豪放词,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其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文学常识】
【诗词鉴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赏析】虚实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狩猎大军席卷山冈的盛大声势。
炼字:“狂”字,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卷”平冈,既写出了狩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姑且、暂且。
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指苍鹰。
指黄犬。
举着。
用典:运用孙权“亲乘马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写自己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要亲自挽弓射虎的英勇形象,写出了词人狩猎的豪情与狂放。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
指孙权。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赏析】以“鬓微霜”“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
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还。
开阔雄伟。
鬓角稍白。
意象内涵:展示豪迈的情怀。
意象勾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终将。
饰以彩绘的弓。
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用典:“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主旨】本词通过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期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打猎场面宏大、气势威武。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三国孙权自喻,突出地表现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词人决心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理解型默写】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5)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6)下面古诗词中作者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诗/词名 句子 点评
《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
(7)下列桥名化用了诗文,请你根据提示将诗文填写完整。
桥名 出处 诗文
云中桥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何日遣冯唐?
持节云中
(1)请结合“千骑卷平冈”一句分析词人是如何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的。
【答案】本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骑”极言人数之多,“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写出了狩猎时的壮阔场景。
【诗歌内容理解】
(2)苏轼在担任密州知州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密州三曲”。请你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填写。
“密州三曲” 名称 主旨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了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②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以及词人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原文】
【译文】
醉里挑灯把玩着宝剑,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在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响雷一样震耳。(我) 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生前身后的美名。可惜如今我白发已生!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
【创作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怀,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文学常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赏析】描述军旅生活。这两句刻画了一位典型的落魄英雄形象,“醉里”点明酒醉,“挑灯看剑”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
【诗词鉴赏】
梦中回到。
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用典:“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用典贴切,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军旗下面,指部下。
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烤熟的肉食。
炼字:“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
战场。
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演奏。
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赏析】引用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卢”的典故,说明将士骑快马,挽强弓。同时,采用侧面描写,用弓、马衬托人的意气风发,突出将士的勇猛强健,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修辞: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将激烈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地描绘了出来。
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了结,完成。
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赏析】“可怜”这里指可惜,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主旨】整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名句理解型默写】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写战争前用酒食犒劳出征士卒,听乐曲翻奏出塞外歌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考法)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6)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处处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7)从古至今,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深深印刻在国人的脑海中,有许多文人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词,请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句子。
辛弃疾:立志于北伐金人、收复失地,为君王分担忧愁,取得生前死后的美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设问源自七下《木兰诗》思考探究三题)
【答案】刻画了一个意气风发、英勇无畏、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2)“虚实结合”是古诗词曲创作中的重要手法。本词就运用了这一手法,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词中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答案】实写了现实中挑灯看剑的情景,虚写了梦境中豪迈的军旅生活。
【诗歌内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