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部编版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理想追求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满江红(小住京华)》
《行路难(其一)》
【总体特征】
这类诗歌以充满雄心壮志,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常寄情于景,或有眼前之景触发,写景壮阔,气势雄浑,适逢豪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原文】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如波涛翻滚的云,天快亮了,千帆如梭逐浪漂荡。
梦里魂魄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传话好意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归向何处。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我空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海上的三座仙山上去吧!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创作背景】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文学常识】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赏析】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银河。
【诗词鉴赏】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赏析】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本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回到“帝所”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片。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赏析】上句是词人回告天帝,下句是词人学习诗作,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却毕竟是个弱女子而无法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回答。
叹息,慨叹。
同“漫”,空、徒然。
炼字:“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高飞。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主旨】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2)《渔家傲》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国难当头而文章无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名句理解型默写】
(4)根据语境,用原句默写。
假设一众文人能穿越时空,在网络朋友圈交流思想,探讨人生。这日,他们谈及人生志趣,李清照回味梦中的云涛晓雾,望风长嗟:“吾虽一介女流,但仍渴望如大鹏展翅。风休住,______________!(《渔家傲》)”
蓬舟吹取三山去
(1)“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谩”是空、徒然的意思,一个“谩”字流露出词人空有才华而无处施展的无奈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在毕业留念册上,你准备将“九万里风鹏正举”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请简要说明选取这一句的理由。
【答案】这一句的大意是:长空万里,大鹏乘风高飞。展示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是希望他勇于追求理想,将来有所作为。
【诗歌内容理解】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原文】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我思念着浙江故乡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很不甘心做女子!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范围,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谁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想到这里)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译文】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她,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两人矛盾激化,写了这首总结婚后及北京生活的词。
【创作背景】
1.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
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蛾眉:借指女子。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也指男子。
【文学常识】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巾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变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手足:比喻兄弟。
同窗:指同学。
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赏析】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以乐景写哀情。
【诗词鉴赏】
擦。
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炼字:“拭”字写出了秋色的澄明,十分传神。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用典:前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思念浙江故乡。
【赏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第二句表现了词人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苦闷彷徨的现状。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赏析】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很,甚。
我。
这里借
指女子。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属类,范围 。
【赏析】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词人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列”与“烈”两句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词人借用典故,既表达出知音难觅的情怀,同时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加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莽莽人世。
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
【主旨】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解脱,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和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理解型默写】
为篱下黄花开遍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4)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出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心却比,男儿烈。
(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鉴湖女侠侠肝义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身不得 男儿列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7)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情怀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算平生肝胆,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 《满江红》(小住京华)
因人常热
(1)请谈谈你对词中“俗子”的理解。
【答案】①指词人的丈夫(王廷钧);②泛指世俗之人。
(2)秋瑾自号“鉴湖女侠”。你认为词中哪几句最能体现她的豪迈气概,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词语,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最能体现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示例二:“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句最能体现词人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怀,以及为之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诗歌内容理解】
【原文】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我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到时定要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创作背景】
唐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李白所作的《行路难》共三首,本诗是第一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世人又称“谪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擅长乐府歌行和绝句,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感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歌语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著称。代表作有《行路难》《渡荆门送别》等。
【文学常识】
【诗歌鉴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对酒樽(盛酒的器具)的美称。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歌鉴赏】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高的帆。
渡。
用典:运用典故,借用南朝宋国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终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的修辞,极言宴席之豪华;
“金”“玉”写出餐具的精美;
“清”“珍”写出美酒佳肴的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
“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抑郁、苦闷、茫然无措的心情。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象征,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姜尚和伊尹两人都是起初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发出感叹,句式由七言转为三言,节奏短促而跳跃,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的心理状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结尾在沉郁中振起,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展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主旨】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情感虽大起大落,但基调豪放乐观,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的狂傲不羁,表达了他对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有何表达效果?
四个连续的动作与前面两句所描绘的宴饮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在仕途失意后感到极度苦闷和迷茫。
【诗歌内容理解】
2.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诗人一往无前的精神。
3.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白处。
① → 期待企盼→ 忧愁迷茫→②____________
自信坚定
无限惆怅
4.本诗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写到了“剑”,请结合诗句分析“剑”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本诗中以拔剑四顾的动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则以看剑的行为传达出词人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