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 一轮复习 古诗文复习之第4篇 三峡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中考 一轮复习 古诗文复习之第4篇 三峡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7: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三峡
[北魏]郦道元
[2013年备考卷]
文体知识
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感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月色、写竹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和高超的思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类游记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生于官宦家庭,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虽仕途坎坷,但好学博览,文笔深峭,著有《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作者简介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还有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介绍
郦道元的《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作品介绍
【结构导图】
【主旨情感】
文章先总写三峡概貌,再抓住四时特征,分写夏水、春冬和秋季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疑难探究】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三峡自然景观的?请具体分析。
2.夏水满溢,一泻千里,惊心动魄。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夏水的特点的。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作者是如何从动静角度来描写春冬之水的?
5.[教参整体把握改编]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6.[教材思考探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三峡自然景观的?请具体分析。
变式设问 (1)[2013河南备用卷]作者笔下三峡的山具有什么特点?(只答第①点画线部分)
(2)文章分别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只答第②点)
【答】从山、水两个方面来写。①先从广度和高度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的特点。②再写水的特点:夏季,水势浩大、水流迅疾;春冬,水退潭清、清幽宜人。
2.夏水满溢,一泻千里,惊心动魄。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夏水的特点的。
【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写出夏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船行速度快从侧面烘托出夏水湍急、水流迅疾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从侧面衬托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夏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4.作者是如何从动静角度来描写春冬之水的?
【答】“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绿潭”“倒影”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之水的清丽秀美。
变式设问 作者在描写春冬之水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先答“动静结合”)
5.[教参整体把握改编]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答】①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②照应前文,再次表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地形特点。
6.[教材思考探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变式设问 作者写三峡,重点要写三峡之水,为什么在写水前先写两岸的山?(只答第二段)
【答】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总后分)先写夏水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
先写山再写水的原因(好处):①“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从山写起,既可解释水流迅疾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山水相映展现“峡”的特点)
1.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
(2)略无阙处 略无:     :      
阙: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      亭午:     :      
夜分:      曦:         :       

课堂基础自测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     :      
陵:     :      
(5)沿溯阻绝 沿:     :      
溯:     :      
(6)虽乘奔御风 奔:             :      
(7)不以疾也 疾:     :      
(8)素湍绿潭 素湍:         :     
湍:           :      
冲上、漫上
山陵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急流(形容词作名词)
(9)回清倒影 回清:     :
清:           :
(10)绝 多生怪柏 绝 :     :
(11)飞漱其间 飞漱:       :
(12)清荣峻茂 荣:     :
(13)良多趣味 良:     :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     :
霜旦:       霜:         :

回旋的清波
清波(形容词作名词)
极高的山峰
飞速地往下冲荡
茂盛
甚,很
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下霜(名词作动词)

(15)林寒涧肃 肃:     :
(16)属引凄异
属引:      属:     :
引:       凄异:     :
(17)空谷传响 响:     :
(18)哀转久绝 哀转:      :
2.非课下注释重点字词
(1)隐天蔽日 隐:     :
(2)虽乘奔御风 御:     :
(3)哀转久绝 绝:     :
肃杀,凄寒
接连不断
连接
延长
凄惨悲凉
回声
声音悲凉婉转
遮蔽
驾着
消失
           
           
           
           
到……的时候
有时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亲自
      
      
      
      
      
      
阻断,隔断
极,非常
消失
与世隔绝
独一无二的
断绝
      
      
      
      
      
      
甚,很
好,优良
忠良
连接

同“嘱”,嘱托
(加粗字词为采分点,务必翻译准确)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