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5 17: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单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六 教学形式 讲授 合作探究
课题名称 北京的春节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等。那么,对于“分清主次,体会详写和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学生将在初中阶段得到怎样的提升呢?比如,在七年级,学生还要学习“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虽然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在时间上比较应景,春节刚刚结束,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与有趣的体验,这能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与生活产生联结,使得文本境遇、生活境遇与文化境遇自然地融为一体,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积极的心理境遇。
教学目标 1. 在单元的主题学习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的生字、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 在单元统整学习中,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4. 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及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扩大阅读面。 5. 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俗风情,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6.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家庭或者社区邻里实践,感受当地传统节日和风俗活动。 7.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8. 结合问题情境,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用音视频、表演、汇编民俗作品集等方式完成主题成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单元统整学习中,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难点: 结合问题情境,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用音视频、表演、汇编民俗作品集等方式完成主题成果。
教学策略: 第一,整合听说读写,在课后练习、习作、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基础上进行“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第二,重视拓展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同时,积累优秀古诗文。第三,关注实践过程,本单元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为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第四,鼓励创意表达,使学生基于单元要素进行书面创作与口头表达时,能发挥创造,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寻年味——妙趣横生迎新春 学习活动 “各样年俗对比录”。 聊一聊我家的年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品民俗——有滋有味赏文化 1(1)以“年夜饭”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家年夜饭有哪些菜品,展开大致介绍。 (2)围绕最喜欢的一道美食,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3)学习《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第二板块,并衍生其他传统美食的美好寓意。 2. 聊一聊家乡的年俗 (1)聚焦春节,畅聊“家乡的年俗”。 (2)完成学习作业:设计“家乡年俗寻访记”的作业。 1. 圈画课文《北京的春节》中的时间词,画“时间轴”,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 读课文,对照“时间轴”的日期,填写课文中描写的民俗活动。 3. 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借助时间轴,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详写略写分别是哪几天,详写的这几天具体写了哪些民俗活动,完成作业“北京春节打卡轴”。 4. 聚焦重点语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根据各个重要日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详写的?圈画关键语句后交流。 5. 体会作者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6. 回顾全文,了解课文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及表达效果。 学习活动三:同“年”不同样 1. 对比阅读一:阅读“阅读链接”《除夕(节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比较闽南春节、北京春节、我们家乡春节风俗的异同点。 2. 对比阅读二: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体会斯妤描写的《除夕》与老舍描写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者描写春节的写法特色。 3.拓展阅读:《过去的年》(莫言) 4.完成作业“各样年俗对比录”。 环节一: 1. 借助资料了解家乡的腊八节及腊八节传统习俗之一——喝腊八粥。 2. 学习《腊八粥》第一自然段腊八粥的描写,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环节二: 1. 默读课文,概括小标题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 2.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发现作者根据表达需要详写“等粥”,略写“喝粥”。 3. 聚焦“等粥”,关注课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深刻感受主要人物“馋”的形象特点以及内心活动的变化,体会作者借助人物所见所闻,侧面写腊八粥美味诱人的写法。 环节三: 1.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传统美食,小组合作交流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及品尝时的特殊感受。 2.结合学习过程,顺势学习《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完成作业“传统美食我来写”。 学习活动二:读一读古诗中的“节日” 1. 读《古诗三首》,围绕传统节日名称、风俗、人物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古诗意思。 2. 依据“古诗打卡赏民俗”的表格作业进行梳理。 3. 交流课前搜集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完善“古诗打卡赏民俗”。 4. 朗读古诗,借助诗句、生活经验、搜集的民俗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5. 结合《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学习行楷,完成古诗书法作品。 6. 结合课后选做题,展现“古诗中的节日”的成果汇编。 学习活动三:讲一讲藏戏中的“传奇” 1. 借助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通过作业“藏戏特点我梳理”,用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并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藏戏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2. 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藏戏的资料与课文内容,开展“藏戏大家讲”的学习活动,充分交流藏戏的地方特色。 3.了解其他特色剧种,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戏曲,尝试模仿表演。 学习任务三:展风情——大显身手我代言 学习活动一:家乡风俗“备忘录” 1. 围绕前置于《北京的春节》教学之后的话题“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那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呢?”展开资料查询、访问等。 2. 围绕“风俗的由来”“风俗的内容”“美好的寓意”“人们的看法”四个方面进行记录,课后配以绘画,完成具有个性化表达的“家乡风俗备忘录”。 3. 确定本次习作要写的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 学习活动二:最美风俗“我代言” 1. 围绕“备忘录”的模块,以表格或者分条的形式列好习作提纲。 2. 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的重点,即根据表达需要确定详略,并结合提纲,思考:怎样安排这几个方面的介绍能让人读得明白,更吸引人。由此确定习作内容的详写与略写。 3.完成习作。 4.以习作内容为“最美风俗代言词”,进行配乐音频或者视频的录制。 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单元统整教学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过程性评价应该侧重考察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参与学习的态度与习惯、主题的领悟程度与体验,并关注学生过程性的研讨、交流与创意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民俗作品“来集结” 1.班级“家乡的风俗”作品分类、汇编。 2.以班级为单位策划“多样民俗风情展”,形成方案。 3.年级围绕风俗中的美食、风俗中的活动、风俗中的作品完成“多样民俗风情展”。 4.依据学习要求,学习《口语交际:即兴发言》,灵活面对参观同学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