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1-14课)复习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1-14课)复习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21:5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
范围:1-14课
一、考试范围:九上到第14课
二、时间分值:120分钟,100分
三、考试题型:单选题25个,共50分
材料题3个,共50分
九上历史期中复习
四、复习策略:
1.用目录,构建全书知识体系
2.读导语,把握单元总体内容
3.看全文,梳理每课基础知识
4.填资料,突破课文核心问题
5.理线索,整理单元知识框架
6.精练习,提升多种解题能力
用目录,构建全书知识体系
时间、空间、主题
用导语,把握单元总体内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馈赠”。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导致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来。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锥体的陵墓,称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第1课 古代埃及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是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古印度文明象征是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①都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②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对世界做出杰出贡献
③除中国外,都因外族入侵而致使文明中断。
填一填:
1.古埃及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埃 及文明的象征。
2.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文法典。
3.古印度文明象征是 。
4.佛教创始人是 ,被称为“释迦牟尼”。
材料分析题: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继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题:
(1)举出图中①处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举两例)(2分)
(2)图中②处诞生了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1分)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1分)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1分)
答:金字塔(1分);象形文字(1分)。
答:汉谟拉比(1分);《汉谟拉比法典》(1分);奴隶主阶级(1分)。
材料分析题:
(4)在图中④处诞生了什么古文明?(1分)该文明第一个国家建立于什么时间?(1分)
(5)上述文明古国都处于哪一社会阶段?(1分)
答:古中国(1分);约公元前2070年(1分)。
答:奴隶社会(1分)。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伯利克里主政雅典城邦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但是,占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统治权利。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进攻波斯帝国,双方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战。后来灭掉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国家统治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476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举侵入,西罗马帝国灭亡。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典型代表。罗马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
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的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我们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包容发展。
填一填:
① 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主政雅典城邦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是最高权力机构;还建立了 。但是,占大多数的 、 、 没有任何统治权利。
②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成文法,称为 ,在2世纪 地跨亚非欧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476年被称为蛮族的 大举侵入,西罗马帝国灭亡。
③ 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填一填:
④ 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⑤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后来 成为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⑥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成文法,称为 。
(12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分析题:
材料二: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法律文献作简要评价。(2分)
材料分析题:
答:《十二铜表法》(2分)。评价: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分,答对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4分)
答: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4分,答出两项即可)
(3)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2分)
答: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2分,只要理解正确,表达准确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
答: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时代,所有公民都获得了各级官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担任公职的公民开始得到货币津贴,公民都有平等权利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伯里克利曾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普鲁塔克的《伯里克利传》也说:“没有谁像伯里克利那样,能够在严厉时做到适可而止,在温和之中不失威严,他那招人嫉妒的权力,曾被称为专制独裁,如今看来,都是政体中的中流砥柱……”
材料分析题:
(1)古希腊对后来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1分)该制度高度发展并臻于极盛是在哪个世纪?(1分)古希腊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有其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请你总结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民主制度(1分);公元前5世纪(1分);古希腊经济政治繁荣(2分)。
材料分析题: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观点: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分) 论证:古希腊的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雅典的民主政治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影响深远。 在文学上,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希腊建筑艺术也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帕特农神庙就是典型代表;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6分) 综上所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和西方文明的摇篮。(2分)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克洛维。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制度,即中世纪时期。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第8课 西欧庄园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①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称为“自营地”,②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佃户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③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称为“共用地”
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从10世纪开始,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城市居民常用的反抗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在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在529年,委员会把历任罗马帝国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也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填一填:
1.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认为 就是救世主。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 。
2·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制度,即 。
3.8世纪, 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843年, 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 和 、 三个国家。
填一填:
1.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①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称为 ,②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佃户一般每周要在直领
地上劳动3天。③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称为 。
2.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 。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
3.东罗马帝国被称为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在529年,委员会把历任罗马帝国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幕》《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纂》础。
4,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 , 是一个地 亚非欧的大帝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也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中古时期的法兰克,查理曾把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诺曼,查理成为诺曼的封君,诺曼则成为查理的封臣,这种分封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
材料二: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如果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三:西周国王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要带兵随周王征战。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网络。(如下图)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这种封地叫“采邑”,从材料二看,分封土地的条件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封君与封臣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它反映了中世纪前期西欧哪一国家的改革内容?(2分)
(3)西欧的封土制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在土地分封和影响上有什么共同点?(6分)
答:两者都是以土地占有为基础实行分封(2分);受封者都必须承担服兵役等义务(2分);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分)。
答:契约关系(或权利与义务关系)(2分);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2分)。
答:两者都是以土地占有为基础实行分封(2分);受封者都必须承担服兵役等义务(2分);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分)。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在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2.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是天皇大权大全旁落。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发明的0到9计数法)。《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历史意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填一填:
1.在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的典章制度改革,史称 。
2.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 称号,设幕府于镰仓。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是 大权旁落。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 。
3. 于7世纪创立 。穆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622年,迁居 ,建立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3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发明的0到9计数法)。
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材料分析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材料分析题: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2分)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6分)
答: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加以改进后传播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2分)
答:大化改新(2分);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分)。
答: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6分)
材料分析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个局面,接受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的太学,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1)依据材料一,横线上依次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有何深远影响?(1分)依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1分)
答: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1分);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分);基督教(1分)。
材料分析题: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有关古代中西思想方面的一项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论题: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中世纪西欧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2分) 阐述:西汉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中世纪的西欧,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发展,罗马教廷的权力至高无上,利用宗教裁判所,打击“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4分) 由此可见,古代中西方都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对古代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第五单元 走进近代
1.一场运动:垦殖运动。
2.两种实现自由的方式: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两种生产方式的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两大阶层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城市两大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1)实质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2)意义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3)时间 延续了近300年之久(14—16世纪)。
(4)方式 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5)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但丁:
(1)地 位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出生地 意大利佛罗伦萨
(3)代表作 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4)地位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
达·芬奇:
(1)出生地 达·芬奇因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而得名。
(2)身 份 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
(3)成就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技术精湛,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地位 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5)绘画代表作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达·芬奇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莎士比亚:
(1)背景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着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
(2)成就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3)代表作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莎士比亚
填一填:
1.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 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但丁代表作是他的长篇诗作 分“地狱”“炼狱”“天堂”
三部分,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 和 等,莎士比亚代表作 和 。
填一填:
1.西欧社会的一场运动: ,两种实现自由的方式:用货币购买劳役 、缴纳 ,两种生产方式的出现: 和 。两大阶层的出现: 和 。城市两大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2.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 ,和提倡 的新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 ,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材料分析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三位人物都是思想的引导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骄傲。他们生活在哪一重大历史时期?(2分)这场运动什么时候在哪里兴起?(2分)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一人物的一部代表作品。(3分)并指出三者的作品都蕴含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什么。(1分)
答:文艺复兴时期(2分);14世纪中叶,意大利(2分)。
答:《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3分);人文主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