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下表为1953~2010年我国“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1953 56.76 5.20 5.83 43.24 94.80 139.51
2000 56.76 5.41 13.23 43.24 94.59 303.79
2010 56.76 5.59 14.68 43.24 94.41 325.84
1.1953至2010年期间( )
A.东南半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东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C.西北半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西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量多
2.“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历史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计划生育政策
3.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俄罗斯 C.加拿大 D.法国
下图为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人口总量少 C.老龄化严重 D.人口容量大
5.中、西部地区同为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源地,但外出农民工的构成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矿产资源 D.与东部地区的距离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
A.环境状况的差异 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 D.人口政策的差异
7.“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促进商业性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9.关于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及沿MN线的地租变化示意图,A、B、C代表不同功能区。完成下列各题。
10.B功能区是( )
A.行政区 B.商业区 C.居住区 D.文化区
11.A功能区地租最高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工业区 B.位于市中心 C.房屋质量好 D.环境优美
12.在C区布局钢铁厂的理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靠近铁路,便于运输
B.位于图示区域地租最低处
C.靠近原料地
D.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是乌镇典型的民居特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 C.地域文化 D.交通
14.乌镇形成“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的自然条件是( )
A.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如左图所示)。右图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饮食用水 B.排放生活污水 C.提供洗涤用水 D.灌溉农田菜园
16.该村落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其主要作用是( )
A.保温隔热 B.防震减灾 C.防雪防雹 D.防潮防蛀
17.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19.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年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的路段
21.下列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必须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大气污染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庆市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重庆市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重庆市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市场需求
23.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相比,湖北省利川市种植莼菜的优势最可能是( )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廉价 C.市场广阔 D.技术先进
二、综合读图题
24.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绿洲分布特点是____。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三、材料分析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末2022年初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3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冀两地1980年、2021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从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角度,说明1980~2021年北京和河北城镇化进程的差别。
(3)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说明其意义。
2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
(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93至2010年期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降低,但人口密度明显增加,故人口数量增加,A错误;西北半壁人口基数小,尽管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但东南半壁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较慢,B正确: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密度增加,故人口数量增加,C错误;东南半壁人口密度的增加明显大于西北半壁,而东南半壁的面积比重和西北半壁相差较小,故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西北半壁地处我国中西部,山地、高原多,气候条件较差,相对东南半壁来讲,不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稀少,东南半壁多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较多,A正确:自然条件影响了人口分布,进而影响了工农业发展、社会历史发展,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不是最根本因素,C错误;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且1953年,国家还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胡焕庸线即人口地理分界线,一般在这条线两侧具有较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巴西一侧是高原,一侧是平原,自然界线明显,A错误;俄罗斯西部地势平坦,东部地势崎岖,人口城市集中于西部地区,胡焕庸线明显,B错误;加拿大和俄罗斯类似,人口城市集中于低纬度地区,C错误;法国面积较小,地形以平原为主,自然环境的差异较小,没有明显的人口地理分界线,D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劳动力吸引力强,可就近务工,故人口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因此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
5.答案:D
解析:读图判断,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相差不大,跨省流动中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近,交通便捷。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可知,“舒适型移民”是自发行为,为摆脱喧嚣浮躁,寻求慢节奏健康生活,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状况的差异大,而与人口政策关系不大,A正确,D错误。“舒适型移民”是移民中收入较高的群体,其迁移不是为了就业和增加收入,BC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说法错误,大力开发资源说法也不正确,①②错误;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距河流较近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距河流较远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淡水资源是影响图中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B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宁夏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人口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宁夏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可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减轻水资源紧张程度;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加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会加重水资源短缺程度;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垦荒拓耕。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B功能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城市功能分区中面积最大的是居住区,因此B功能区应为居住区,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据图可知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故地租最高,B正确;远离工业区,房屋质量好,环境优美对地租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由左图可知,C区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煤矿,原料充足,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环境污染少,适宜布局钢铁厂,ACD不符合题意;据右图可知,C区不是位于图示区域地租最低处,B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乌镇所处地带为江南水乡,该区域河网密布,当地的建筑深受河网分布(水乡文化)的影响,因此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域文化。
14.答案:B
解析:该区域地势较为低平,有利于人们集中建设房屋。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比较丰沛,利于河流的发育,从而为房屋依河而建以及以河为街提供了重要条件。
15.答案:C
解析:引水渠是从河流引水到村庄,通过每户人家的门口会造成重复污染,不能作为饮用水,饮用水是在水井获得,A错误;排污应把水排离房屋门前,而不是将污水引到房屋门前,且排污一般采用地下暗渠,B错;从图中看,引水渠从河流引水,采用露天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应该是提供洗涤用水,方便村民生活,C正确;灌溉应引水到农田,而不引水到房屋门前,D错误。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对保温隔热的作用不大,而且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不需要保温,A错误;防震减灾应该用木质结构,而不是砖石,B错误:外墙基部用砖石对防雪防雹作用不大,C错误;据材料可知,水渠从河流引水,长期从房屋门前通过,空气湿度较大,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可以防潮防蛀,D正确。故选D。
17.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村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石料,可推测出该村林地处为山地,石料丰富,东南丘陵多低山丘陵,最有可能,A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村落周围没有大量石料,B错误;从材料“村中数条引水渠贯穿村巷”可推测出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从图中看该地房屋房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可推测出该村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位于北方地区,CD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19.答案:C
解析: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20.答案:D
解析:“潮汐车道”主要用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车道较多、交通拥堵的路段,通过调节道路中央车道在不同时段的行车方向来调节车流量,ABC不符合题意;车流量较少的路段无需设置“潮汐车道”,D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A
解析:“潮汐车道”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潮汐车道”通过调节道路中央车道在不同时段行车方向来调节车流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3.答案:B
解析:杭州西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技术先进,消费市场广阔,排除A、C、D三项。由题干“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可知,莼菜种植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湖北省利川市劳动力价格低于浙江省杭州市,B正确。故选B。
24.答案:(1)①.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②.水资源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应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的绿洲主要是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地区:由于当地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干旱,因此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应是水源。
(2)塔里木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要防治土地荒漠化:该地水资源缺乏,而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要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大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经济,提高财富积累,提高环境承载力。
(3)由于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所以如果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最大值,再增加人口数量,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破坏环境,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特殊的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所以要限制人口数量。
25.答案:(1)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较多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
(2)城镇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镇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
(3)缓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解析:
26.答案:(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温差大。
(3)观点1:可行。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不可行。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解析:(1)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质优”的商品市场竞争力更强;由材料可知,冬枣营养丰富。冬枣“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鲜食品种”销售范围扩大需要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高档”水果价格较高,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因素,其中气候又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读图可知P地位于黄河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黄河提供灌溉水源。黄河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冬枣的开花、结果生长;秋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冬枣的后期生长。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可行或不可行均可,关键是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认为可行应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枣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冬枣适应性强,而黄河三角洲有种植冬枣的优越的自然条件;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栽培冬枣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冬枣为高档水果,大规模种植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认为不可行则主要从质量、产品竞争、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过度种植,产量大增,而冬枣是时鲜产品,保质期短,因此大量冬枣集中上市会导致价格下跌,甚至形成恶性竞争;大量种植,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大面积栽培一种农作物,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也会导致农业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降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