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城市的辐射功能作业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3-24高二上·河北保定·期末)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图中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
①人口众多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
A.行政管理 B.资源集聚 C.产业转移 D.文化互动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材料“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可知,核心城市与周边有发达的联系通道,南京位于长江沿岸,且为省会城市,水陆交通便利,④正确;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②正确;人口众多和气候温和湿润不是成为都市圈核心的主要影响因素,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CD错误,故选D。
2.南京市江苏省的省会,但该都市圈还包括安徽等其它省区的城市,因此其影响不是行政管理,A错误;南京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首先就会促进资源集聚,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文化互动,B正确,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都市圈核心城市一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
(23-2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最高核心城市更多
C.产业协作条件更好 D.城市功能互补更强
4.为提高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最宜采取的根本举措是( )
A.优化产业结构,核心城市产业升级
B.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C.了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答案】3.B 4.A
【解析】3.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双核结构,最高等级城市群有两个,而长三角城市群最高等级核心城市为上海,B正确;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更低,产业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之间的互补性不强,有一定的同质化竞争,ACD错误;故选 B。
4.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主要通过产业发展驱动,通过产业协作促使各种要素在区域空间中协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所以核心城市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正确;扩大城市规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为提高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不是目前最宜采取的根本举措,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图为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总体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北部通道和中部通道相比,南部通道经济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是(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大城市辐射 D.政策支持
6.关于图中各发展轴发展方向,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重点发展海底油气开发
B.临海新兴发展轴重点建设深水港发展航运业
C.区域主发展轴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D.区内各发展轴应全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5.C 6.C
【解析】5.第一题可以这样来看,首先江苏全省资源都不丰富,排除A;江苏全省交通都比较便利,虽然南部更便利,但是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看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的,排除B;南部通道靠近这个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能够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C对;沿海地区发展中的布局都有政策支持,D错。所以选C。
6.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上风电、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产业,A错;临海新兴发展轴:依托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交通干线,规划研究临海高速公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滨海新城镇,支持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城协同发展模式,B错;区域主发展轴重点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C对;区内各发展轴科技水平不一,不能全面重点发展高新技产业,应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D错。故选C。
【点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着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着力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着力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2023·全国·模拟预测)发展成熟的大都市区职住比(就业人口/居住人口)的合理值在0.5左右。理论认为,划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都在区域内工作生活,职住比趋近0.5时,该区域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由城市中心向外四大圈层的职住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个大都市区的第一圈层( )
A.就业人口数量大于居住人口数量 B.人口数量昼夜变化明显
C.向外部圈层的交通流量早上较大 D.人口密度最大
8.由第一、二圈层组成的区域,职住平衡度最高的是( )
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北京
9.促进北京都市区职住平衡最合理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环境 B.降低房价
C.疏解非首都功能 D.限制人口迁入
【答案】7.B 8.B 9.C
【解析】7.图中显示北京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约为0.9,小于1,根据文字材料“职住比(就业人口/居住人口)”可知,北京都市区第一圈层就业人口数量小于居住人口数量,A错误;各大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均大于0.5,就业高度集聚,居住供给较少,势必有大量就业者居住在外部圈层,所以早上居住在外部圈层的大量上班者进入第一圈层上班,向内部圈层的交通流量较大,向外部圈层的交通流量较小,C错误;大量就业者居住在外部圈层,造成第一圈层人口数量白天较多,夜间少,人口数量昼夜变化明显,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不同圈层的居住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不能横向比较不同圈层间的人口密度(提示: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D错误。故选B。
8.根据材料,划定区域内职住比趋近0.5时,为职住平衡(关键点)。题目要求是将第一、二圈层组成一个区域,据图可知,伦敦、东京、北京三个都市区的第一圈层职住比皆大于0.5、第二圈层职住比在0.5及以上,故这三个都市区第一、二圈层所构成的区域内,职住比远大于0.5,职住平衡度低,A、C、D错误;纽约第一圈层的职住比约为1.5,第二圈层职住比约为0.3,显示在此供给了大量居住空间,可以更好地承载第一圈层溢出的居住需求,第一、二圈层之间职、住存在较好的互补性,第一、二圈层构成的区域,职住平衡度较其他三个都市区更高,B正确。故选B。
9.北京都市区第一、二圈层职住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等用地比重大,居住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数量不能满足居住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都市区第一、二圈层产业活动密集、住房紧张的局面,A错误;第一、二圈层的房价高、居住用地少,既有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居住用地的付租能力低于商业用地,仅通过行政干预降低房价,与市场规律相冲突,不是最合理的措施,B错误;疏解非首都功能,让第一、二圈层的工业、部分服务业等产业外迁,可大大缓解北京都市区核心区用地紧张、交通拥堵、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也能促进职住平衡,是最为合理的措施,C正确;限制人口迁入不符合北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误。故选C。
【点睛】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2024·陕西榆林·一模)步行性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方便、安全地步行的程度。研究发现城市热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指热岛效应)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影响空间面积呈增加趋势。某科研研究所通过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测度步行性,识别出武汉市主城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市属于预警空间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老城区 B.新城区 C.城市绿地 D.郊区附近
11.武汉市友好空间区域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广,工业发达
B.人流量大,交通便捷,商业服务业发达
C.人流量大,旅游景点多,植被覆盖率高
D.人流量小,绿地面积广,路网密度高
12.针对武汉市预警空间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公共交通,降低步行人口比重
B.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便利程度
C.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工业空间比重
D.增加绿化面积,设置一定遮蔽空间
【答案】10.A 11.C 12.D
【解析】1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预警空间对应类型为高步行—高热类地区,即步行方便程度高,且热岛效应较显著地区。一般来说,老城区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完备,路网密度较高,步行性较高,但也因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分布缺少绿色空间,属于热岛效应较显著地区,因此属于预警空间的地区最可能位于老城区。故选A。
11.友好空间区域为高步行一低热类,即步行方便程度高,热岛效应不显著地区。一般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人口密度大且绿地面积较广的区域具备这一特征。故选C。
12.由材料可知,预警空间对应高步行一高热类地区,该类地区对居民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有一定威胁,为减少热岛效应增温的威胁,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在居民步行区域设置一定的遮蔽空间,以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强度,D正确;发展公共交通,降低步行人口比重,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便利程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工业空间比重都不利于降低热岛强度,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成都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灵魂城市。两个城市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下图为城市群空间格局和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重庆辐射能力弱于成都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腹地 B.地理位置 C.文化底蕴 D.城市等级
14.双城协作发展,重庆的辐射优势是( )
A.科技 B.水运 C.旅游 D.制造
【答案】13.A 14.B
【解析】13.成都是整个四川的省会,且地处平原,经济腹地比重庆大,A正确;重庆和成都均位于四川盆地地区,B错误;重庆和成都都有较深的文化底蕴,C错误;成都和重庆一个为省会城市,一个为直辖市,城市等级相同,D错误。故选A。
14.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运便利。而与成都相比,重庆在科技、旅游和制造方面优势不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2024·河北·一模)为落实国家提高幼儿园普惠率政策,我国华北平原某县城积极开展幼儿园建设工作。下图为该县城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县城建设不同类型幼儿园,主要是考虑到( )
A.家庭托幼需求 B.环境质量状况
C.家庭幼儿数量 D.财政支持力度
16.该县城各种类型幼儿园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公立幼儿园 B.托儿所 C.寄宿幼儿园 D.双语幼儿园
【答案】15.A 16.C
【解析】15.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县城共有四类幼儿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有差别,主要是由于县城家庭托幼的需求多样化,A正确;环境质量是影响幼儿园布局的因素,对幼儿园类型影响不大,B错误;家庭幼儿数量对幼儿园类型影响不大,C错误;财政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数量上,而不是幼儿园类型上,D错误。故选A。
16.一般服务业的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图中寄宿幼儿园的数量最少,相互之间距离最远,所以服务范围最大,C正确;公立幼儿园、托儿所、双语幼儿园数量较多,且分布距离较近,多服务一定范围内的社区,服务范围较小,所以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可以参照城市等级体系的原理解答。城市数量越少,城市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级别越低,服务种类越少,城市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二、综合题
17.(23-24高三上·海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日本已进入超高龄社会,城市收缩严重。在此背景下,2015年日本提出了建设“网络型紧凑城市”的设想,城市规划的主要理念为从扩张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内容包括用地功能调整、公共设施布局、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优化等方面,涉及城市功能引导区域、居住引导区域(指主要公交车沿线站点半径300米范围内的区域)和引导设施三个主要部分,以轨道交通体系为框架基础,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结构性优化。下图示意日本静冈市选址优化规划的横断面模式。
(1)推测静冈市在城区积极进行居住引导的原因。
(2)经过优化后的自然山地实现人地协调,自然灾害大幅减少,请简析原因。
【答案】(1)人口老龄化严重,城市进入收缩时代;城市中心区经济衰退,房屋空置;城市中心区公共设施老化,人口流失;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客源不足,交通设施运营难以维持。
(2)自然山地周边人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小;对自然山地进行了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分析】本题以静冈市选址优化规划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城市规划的一般原则、自然灾害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目前日本已进入超高龄社会,城市收缩严重,人口老龄化严重,城市进入收缩时代;人口密度减少,使得城市中心区经济衰退,房屋空置,城市中心区公共设施老化,利用率下降,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客源不足,交通设施运营难以维持,因而通过居住引导减缓城市收缩。
(2)结合图片可知,居住在自然山地的人口密度进一步下降,自然山地周边人口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小,并进行自然保全,对自然山地进行了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自然灾害大幅减少。
18.(23-24高二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1)分析上海能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原因。
(2)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考虑,列举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3)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答案】(1)位于沿海与沿江的交汇点上,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技术力量雄厚;腹地广阔对外辐射能力强。
(2)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文化创意、新型贸易、国际航运服务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3)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分析】本大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体系、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协作、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商品贸易繁荣;该地区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技术力量雄厚;上海腹地广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2)上海的城市功能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分工协作方面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新型贸易、国际航运服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或者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对新融入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新融入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该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新融入地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发挥上海强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上海将部分产业转出后,可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新融入地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加快工业化进程。
19.(21-22高二下·山东济南·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淮海城市群地处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北连环渤海经济区,南临长三角大都市群,西接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突出,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商丘、济宁、枣庄、宿迁、徐州、连云港、淮北、宿州8个城市共同组成淮海城市群核心区,周边12个城市组成淮海城市群非核心区,2017年淮海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1.7∶33.5。
材料二下图为淮海城市群位置图,下表为2019年淮海城市群核心区城市的相关数据。
城市 面积(km2) 城镇化率(%) GDP(亿元)
商丘 10704 44.83 2911.2
济宁 11187 59.69 4370.17
枣庄 4563 59.2 1693.91
宿迁 8555 61.1 3099.23
徐州 11258 66.7 7151.4
连云港 7615 63.6 3139.29
淮北 2741 65.88 1077.9
宿州 9787 43.96 1978.75
(1)推测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为把淮海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徐州处于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城市规模最大,发展基础好;经济实力(或GDP,综合实力)最强;交通通达度高,区际联系方便;城镇化水平高
(2)提高其中心城市(徐州)的综合实力,增加其辐射带动作用;各城市布局合理,加强城市间的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完善交通,通信与物流的发展;减少行政壁垒;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城市群及其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发展及其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城市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相关数据可推测,徐州市地处该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有多条交通线经过,说明徐州市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交通通达度非常好,且与该区域各个城市联系较为方便,结合表格徐州市的面积、城镇化率和GDP都是最高的,说明在该区域,徐州市城市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核心城市是徐州。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增强该城市群的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城市群核心城市徐州的综合势力,加强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加强城市群城市之间的信息和物品流通;同时对各城市的产业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形成完善的物品流通产业链,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加规模效应;最后要减少行政区的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上的经济活动,增加知名度。
20.(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南部某西北方向环山的S市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贯彻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建设,逐渐扩建形成了以交通线为纽带,以地形为依托的“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模式,并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升级。目前工业区多分布于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下图为当地发展模式图。
(1)说出工业区多分布于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的优点。
(2)从推动城市发展角度分析S城空间布局模式变化及产业升级的积极意义。
(3)分析“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模式的优势。
【答案】(1)布局在郊区,土地成本低有利于减轻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布局在必通线附近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
(2)有利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才迁入;有利于推动分工协作。促进协同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
(3)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利于产业良性发展。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南部某西北方向环山的S市发展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沿着交通线两侧郊区进行工业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成本低,可以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同时有利于减轻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并且减少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2)S城空间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可以从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丰富城市服务功能、带动分工协作、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S城形成了以交通线为纽带,以地形为依托的“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模式,有利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相关产业进行了升级,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才迁入;有利于推动分工协作,促进协同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高密度开发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空间布局模式的优势可以从自然环境、生态发展、经济辐射等多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比如该题中"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与山环水绕的自然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城市职能的分散,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利于产业良性发展。
试卷第14页,共15页3.1 城市的辐射功能作业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3-24高二上·河北保定·期末)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图中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
①人口众多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
A.行政管理 B.资源集聚 C.产业转移 D.文化互动
(23-2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最高核心城市更多
C.产业协作条件更好 D.城市功能互补更强
4.为提高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最宜采取的根本举措是( )
A.优化产业结构,核心城市产业升级
B.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C.了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图为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总体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北部通道和中部通道相比,南部通道经济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是(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大城市辐射 D.政策支持
6.关于图中各发展轴发展方向,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重点发展海底油气开发
B.临海新兴发展轴重点建设深水港发展航运业
C.区域主发展轴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D.区内各发展轴应全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23·全国·模拟预测)发展成熟的大都市区职住比(就业人口/居住人口)的合理值在0.5左右。理论认为,划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都在区域内工作生活,职住比趋近0.5时,该区域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由城市中心向外四大圈层的职住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个大都市区的第一圈层( )
A.就业人口数量大于居住人口数量 B.人口数量昼夜变化明显
C.向外部圈层的交通流量早上较大 D.人口密度最大
8.由第一、二圈层组成的区域,职住平衡度最高的是( )
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北京
9.促进北京都市区职住平衡最合理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环境 B.降低房价
C.疏解非首都功能 D.限制人口迁入
(2024·陕西榆林·一模)步行性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方便、安全地步行的程度。研究发现城市热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指热岛效应)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影响空间面积呈增加趋势。某科研研究所通过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测度步行性,识别出武汉市主城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市属于预警空间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老城区 B.新城区 C.城市绿地 D.郊区附近
11.武汉市友好空间区域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广,工业发达
B.人流量大,交通便捷,商业服务业发达
C.人流量大,旅游景点多,植被覆盖率高
D.人流量小,绿地面积广,路网密度高
12.针对武汉市预警空间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公共交通,降低步行人口比重
B.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便利程度
C.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工业空间比重
D.增加绿化面积,设置一定遮蔽空间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成都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灵魂城市。两个城市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下图为城市群空间格局和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重庆辐射能力弱于成都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腹地 B.地理位置 C.文化底蕴 D.城市等级
14.双城协作发展,重庆的辐射优势是( )
A.科技 B.水运 C.旅游 D.制造
(2024·河北·一模)为落实国家提高幼儿园普惠率政策,我国华北平原某县城积极开展幼儿园建设工作。下图为该县城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县城建设不同类型幼儿园,主要是考虑到( )
A.家庭托幼需求 B.环境质量状况
C.家庭幼儿数量 D.财政支持力度
16.该县城各种类型幼儿园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公立幼儿园 B.托儿所 C.寄宿幼儿园 D.双语幼儿园
二、综合题
17.(23-24高三上·海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日本已进入超高龄社会,城市收缩严重。在此背景下,2015年日本提出了建设“网络型紧凑城市”的设想,城市规划的主要理念为从扩张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内容包括用地功能调整、公共设施布局、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优化等方面,涉及城市功能引导区域、居住引导区域(指主要公交车沿线站点半径300米范围内的区域)和引导设施三个主要部分,以轨道交通体系为框架基础,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结构性优化。下图示意日本静冈市选址优化规划的横断面模式。
推测静冈市在城区积极进行居住引导的原因。
经过优化后的自然山地实现人地协调,自然灾害大幅减少,请简析原因。
18.(23-24高二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分析上海能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的原因。
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考虑,列举上海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19.(21-22高二下·山东济南·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淮海城市群地处苏、鲁、豫、皖4省接壤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北连环渤海经济区,南临长三角大都市群,西接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突出,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商丘、济宁、枣庄、宿迁、徐州、连云港、淮北、宿州8个城市共同组成淮海城市群核心区,周边12个城市组成淮海城市群非核心区,2017年淮海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1.7∶33.5。
材料二下图为淮海城市群位置图,下表为2019年淮海城市群核心区城市的相关数据。
城市 面积(km2) 城镇化率(%) GDP(亿元)
商丘 10704 44.83 2911.2
济宁 11187 59.69 4370.17
枣庄 4563 59.2 1693.91
宿迁 8555 61.1 3099.23
徐州 11258 66.7 7151.4
连云港 7615 63.6 3139.29
淮北 2741 65.88 1077.9
宿州 9787 43.96 1978.75
推测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为把淮海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20.(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南部某西北方向环山的S市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贯彻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建设,逐渐扩建形成了以交通线为纽带,以地形为依托的“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模式,并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升级。目前工业区多分布于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下图为当地发展模式图。
说出工业区多分布于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的优点。
从推动城市发展角度分析S城空间布局模式变化及产业升级的积极意义。
(3)分析“一纵一横多领域”空间布局模式的优势。
试卷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