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复习
一、古诗文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2、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8、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11、写自已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12、《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13、《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3.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7.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
8.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9.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
11.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2.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1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 ”。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 ”
1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7.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单元生字词
朗
润
造
访
咄
咄
逼
人
棱
镜
宽
敞
抖
擞
静
默
酝
酿
镶
蝉
卖
弄
呼
伴
引
朋
地
毯
吝
啬
烘
托
屋
檐
慈
善
安
适
静
谧
嘹
亮
干
湿
澄
清
单
单
喉
咙
绿
茵
茵
莅
临
着
落
贮
蓄
铃
铛
空
灵
睫
毛
衣
裳
风
筝
娇
媚
化
妆
健
壮
花
展
招
枝
淅
沥
嗡
端
庄
花
苞
粗
犷
秀
气
应
和
草
垛
凄
冷
肌
肤
徘
徊
两
全
央
求
侍
弄
心
绪
高
洁
梗
一
霎
取
决
粼
粼
流
转
淡
雅
憔
悴
沐
浴
暴
怒
姊
妹
烂
漫
蒂
分
瘫
喜
遮
信
翻
祷
捶
亭
荫
絮
沉
诀
各
匿
歧
痪
出
望
外
蔽
服
来
覆
去
告
打
亭
蔽
叨
寂
别
所
其
得
笑
倘
淋
人
拼
抛
恭
绅
确
绽
花
窜
不
人
悔
若
漓
至
罕
迹
凑
敬
士
凿
开
簇
锦
团
解
甚
求
沸
鼎
声
恨
混
盔
质
鉴
捡
轻
惭
云
疲
激
企
小
油
着
谈
一
为
甲
朴
赏
捷
愧
霄
堪
不
惫
荡
盼
翼
翼
心
生
而
然
实
跪
剥
觅
渊
恍
奥
争
倜
感
搓
美
截
削
博
悟
大
然
秘
执
傥
慨
捻
收
胜
不
蔼
和
同
不
然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关系
1.迷信、唠叨
正月初一早上不仅要说祝福的话,还要吃福橘
人死了不该说死掉,要说“老”掉了
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该进
饭粒落地后必须捡起,最好吃掉;讲长毛的故事等
2.粗俗、不拘小节
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时还竖起第二个手指点着对手或自己鼻尖;
睡觉时在床中间摆个“大”字
3.真诚、关爱“我”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阿长
1.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忘记带领带
冬天穿一件就外套,寒颤颤的
2.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认真
纠正“我”的解剖图
询问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3.热情正直,毫无民族偏见
添改“我”的讲义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悲哀“我”的离开,临别赠送照片
藤野先生
外貌:黑瘦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1.倔强耿直
“同乡会”争执
直说讨厌“我”的原因--“绣花鞋”和“让座”引起的“摇头”风波
2.勤快
做学监后不大喝酒,也不大有功夫闲聊天
3.正直爱国、不满现实、追求革命
同“我”看光复的绍兴
报馆案风波
时常希望收到“我”的电报
4.孤独
仅剩下认识的青年人也不愿听他的牢骚
范爱农
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1.封建迷信
催促“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叫”
2.自私自利
纠唆使别的孩子吃冰、打旋,却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3.心术不正
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
衍太太
外貌:黄胖而矮
刻板、专制、严格
强迫“我”背诵《鉴略》
父亲
1.方正、质朴、博学
在本城颇受尊重
2.严而不厉
“我们”可以到书塾后面的花园玩,但不能太久
有戒尺却不常用,有罚跪的规矩也不常用
3.教学方式守旧
读书时自我陶醉
寿镜吾
外貌: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无能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深夜出诊费高
开奇特的药引
父亲的死
陈莲河等“名医”
【知识点储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顺叙: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插叙: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修辞+内容+作用+感情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