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14: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唯物史观 认识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把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推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其对资本主世界体系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以及发源国和在全世界的扩展;
史料实证 多角度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家国情怀 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培养自身对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重视,提高人文追求与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概念解释: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一场引起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阶段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英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1760年清朝乾隆二十五年
材料一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①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英国《权利法案》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
◎英国“光荣革命”
◎英国圈地运动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廉价的自由劳动力
知识拓展:圈地运动与英国工业革命关系
农民
土地
农民
土地
圈地
运动
劳动力
新式农场
消费
国内市场扩大
农产品增多
原料、商品粮
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美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自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路径
③资本原始积累:通过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等,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材料四: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他们是生产实践中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主力。……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④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革命和机器发明提高了条件;
材料五: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⑤人才: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海内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史料阅读(教材59页)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叶)
归纳总结: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前提:
2、资本: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3、原料:
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
4、劳动力:
海外殖民扩张,国内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料。
5、技术:
6、市场: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熟练工人的经验积累;
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圈内运动、殖民扩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广阔国内外市场,工厂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动力
条件
可能性
必要性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1733年“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和布面宽度
(棉花→棉纱→棉布)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精细,但不牢固
1769年
水力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牢固,但粗糙
1779年
骡机
结合二者点
既精细又牢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将织布速度提高40倍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工业革命起点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阿克莱特
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特点:
①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 ②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③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④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手工工场和工厂 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
②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③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采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在较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3、动力革命(关键)——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1)优势:
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意义:①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 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催生了冶金、采煤、交通业的革命
③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城市);产生了环境污染。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4、交通工具:汽船、火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工具革命:大大增加了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钢材)的需求,使货物更快的运达销售地,缩短了货物销售时间,加快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进程(进入“铁路时代”);加快了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冲击了旧的社会关系。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1)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成蒸汽机船。
1863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
1851年世界博览会(第一届——英国“世界工厂”伦敦:世界贸易中心)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5.完成: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器化。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6.工业革命的扩展
原因:①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政局稳定; ②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③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国家 时间 特点
法国 1800-1870s 进程一波三折;传统与新兴部门齐头并进;企业结构多元,大中小企业长期并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大;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国家通过税收、经济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干预经济。
美国 1790-1870s 对机器进行创造性改进;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机床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机械制造业迅速领先。
德国 1830s-1870s 起步晚;重视交通,铁路先导;政府干预;
二、工业革命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建立
1783年
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1875年
法国共和制确立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20c初)
二、工业革命进程
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 (大机器生产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③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步(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④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劳动力: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1)背景:
1831年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
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
发明了电动机
1876年贝尔
发明电话
内燃机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石油开采
石油冶炼
化学工业
2、表现
二、工业革命进程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60s—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60s—20c初)
部门(行业) 发明者 国籍 发明创造 影响
电力广泛应用(显著表现)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186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爱迪生 美国 电灯、电影放映机 “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卡尔本茨 德国 四轮汽车
新交通工具革新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原料;合成材料) 德雷克 美国 油井 新能源——石油
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电讯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贝尔 美国 电话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农机 哈特 美国 汽油拖拉机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
改造旧 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使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科技发明数量多、国家多、直接应用于生产(科技成为生产力)。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发明基础
生产组织
主要部门
新时代
能源
进程
科学家、工程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技术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工厂制:中小企业时代
垄断组织:大企业时代(公司制)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重工业、化学工业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日本是两次交叉进行
工匠、技师
自然科学的成果,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煤炭
电、石油
合作探究: 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概括其各自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入发展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③以重工业部门为主;
④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⑤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1.技术与科学联系并不紧密,技术突破是工人和技师;
2.以轻工业为主,最先在纺织领域;
3.首先由一国发生(英国一枝独秀),随后再扩展他国;
4.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动力来源是蒸汽机
“一枝独秀”
“遍地开花”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一:工业革命创造出无比的财富,这已是人所尽知的事。1750-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增长一倍,进入19世纪后,100年净增长20倍!生铁产量在1740-1788年增长4倍。以后20年又增长4倍,在19世纪,100年中增长30倍。原棉进口量在1780-1800年增长5倍,到19世纪,100年也增长30倍。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英国在经济上迅速超越各国,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重大变革。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竞争和技术垄断更加激烈,同时科学化的管理与科技创新日益受到重视。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工厂(机器)
工业革命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前)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管理方式的变革
泰罗制
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
福特制
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被称为“福特制”
工业时代生产技术上的最大变革是大规模生产以及流动组装生产线的诞生(流水线),1914年有亨利福特率先引入他的汽车制造厂,这种革命性生产工序,将汽车底盘组装时间,从12小时缩减到1.5小时。福特在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小时工资的同时,还能将他的T型车底架,从1914年的950美元,降低到1920年的290美元,福特组装线成为许多其它工业的效仿标准。
——《美国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变革,使大规模生产及流动组装线诞生,它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收购”
“联合”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跨国公司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知识拓展:垄断组织的出现(19C末20C初)
1.概念
2.形成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垄断组织产生
3.目的:追求利润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积极: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消极: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竟争的原则,采取兼并或相互联合等各种方式,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
我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美90%以上的石油生产、冶炼、运输、销售,我手下员工达68888人。可以这么说,只要美孚一感冒,全美发“高烧”。 ——洛克菲勒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社会阶级结构与民主政治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推动欧美各国相继进行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英国议会改革,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
1871年巴黎公社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社会生活的变化:
(1)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人口问题: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6)文化教育: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7)交通运输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的交流联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问题与解决:
(1)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2)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是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统计,12月份因这场烟雾死亡的人多达4000人,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19世纪初期,美国纺织工厂中童工们
1858年英国《笨拙周刊》漫画:“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
材料: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834年颁布《济贫法案》;
19世纪通过《公共卫生法》;
19世纪后期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
1920年颁布《失业保险法》;
1933年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6.思想文化
(1)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 他说“最好把经济事务的决策权留给公司,国家只要能成功地完成自身无可逃避的责任如赢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公正、修筑发展商业所必须的各种道路等,就干得非常出色了。” ——《国富论》
自由主义(主流):亚当·斯密 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废除私有,将主要财产改社会共有(欧文 马克思)
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大众教育开始形成(合理、科学化)
浪漫主义(18C末-19C30),现实主义(19C30-50成主流)文学艺术兴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一战的爆发。
7、世界格局的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拓展: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经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学西方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思想: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三民主义。
启示: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知识拓展: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变化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手段 主要阶段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 抢掠欺诈、殖民扩张 (资本的原始积累)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奴隶贸易 (商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军事侵略(工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垄断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世界的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动因:政治、经济、科技
条件:经验、知识、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生产力 ②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阶级结构 ④社会生活
⑤社会问题 ⑥世界市场与世界格局
一国领先
多国并进
技术改进
理论科学
工匠技师
科学大家
传统行业
新兴产业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课堂小结
1.(2023·海南高考)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1.D【详解】据材料“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可知17世纪欧洲的封建贵族势力依然比较强大,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男装简洁而实用”说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传统贵族势力,使得便于工作的劳动审美成为时尚潮流,这说明不同时期社会变迁会影响流行风尚,故选D项;“简洁而实用”的男装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并非科技进步的产物,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源自工匠们的生产经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影响了人们的时尚审美变化,选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从审美观念的改变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突出强调经济物质生活的变迁,排除C项。
对点训练
2.(2023浙江高考)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2.C【详解】据材料“此前每次人口增长……移动”可知,欧洲人口增长的同时食物降价,说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土豆、玉米等美洲新物种种植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食物的供应,故选C项;黄热病的肆虐,会带来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排除A项;工业企业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食物的降价,如果食物种植跟不上,同样会涨价,排除B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3·湖北高考)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题干中“那座铁塔”指的是始建于 1887 年、竣工于 1889 年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埃菲尔铁塔使用了钢铁结构,其建筑风格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风格,这体现了工业文明孕育了建筑风格的创新,B项正确;题干“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体现了技术进步,但没有体现这些技术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19世纪后期,此时启蒙运动早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当时法国存在不同的建筑风格,既有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有埃菲尔铁塔这样的新式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重庆·高考真题)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4.A【详解】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认为,“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冲击了作为封建势力的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反映了工业化引发了德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A项正确;普鲁士贵族阶层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没有丧失政治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整体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并非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工业化冲击了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并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全国甲卷)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5.A【详解】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的使用改变了多人协作的大农场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个人化、小型化的家庭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故选A项;“导致”表述过于绝对,且第二次工业革命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失业人口并未大量增加,排除B项;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已成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动力来源,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农业机器的发明创新,而非农业规模,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