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选必三 3.4.1——
走向生态文明
2021版
2019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途径以及生态文明下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马尔代夫海底全球气候变化会议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省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新的烦恼。1998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①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②安吉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目录
CONTENTS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Transformation fro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区
1. 人地关系
(1)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特点: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
环 境
人类社会
环 境
物质
和
能量
废弃物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区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1)采集渔猎时代
时期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想
原始社会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崇拜、依附自然
采集、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区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2)农业社会
时期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想
农业社会
种植、养殖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生产力发展,耕作和灌溉
半依附
在古代中国,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有林、定期开禁、保护生有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 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我国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
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来的
他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区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3)工业社会
时期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社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征服自然
区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
关系
原始社会 采集、狩猎 自然植物、 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社会 种植、养殖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社会 工业 现代农业 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由此可见,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伴随着人地关系的演变。
区
2.人地关系发展历程
(4)现代
现代,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3.生态文明的意义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
遵循自然规律,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区
4.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视频 | 安吉的“华丽转身”
安吉如何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点击播放视频
视频 | 被动屋与主动屋
传统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发展。
点击播放视频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
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
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的热量存储于石板地板与墙面;
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
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
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
#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海绵城市、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吃应季蔬菜、光盘行动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项目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要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导 练
(2022·江苏苏州期末)下图示意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圈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二者之间的影响力。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
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A正确,B错误;
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
阶段③,人类体会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C错误;
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D错误。故选A。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的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
√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A错误。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与阶段②对应,B错误,C正确。
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D错误。故选C。
(2022·河北保定期末)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
在生态文明阶段,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使人类利用资源的潜力变大,原来不能利用的一些资源现在可以利用,因此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C对。
4.对工业文明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资源量减少
B.因资源量减少,环境质量下降
C.环境质量的下降引发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资源量的减少刺激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
工业文明阶段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资源消耗加快,资源量减少,A正确。
因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B、C错误。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资源量的减少,D错误。故选A。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und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区
1.生态文明的体现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强调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两大要求
①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②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区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①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主要途径:
视频 | 广东南雄市生态工业
绿色工业案例之一
点击播放视频
区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主要途径:
勤俭节约
绿色低碳
文明健康
变废为宝
生产方式绿色化示例
Examples of green production mode
总结
走向生态文明
从工业文明向
生态文明转变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绿色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导 思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答案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
优点: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1.[综合思维]酒精厂产生的废弃物会造成怎样的全球环境问题?该酒精厂生产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搞好环境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
3.[综合思维]结合上图,简述实现绿色GDP应该采取的措施。
导 练
(2022·海南三亚期中)近年来,“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强调的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只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因此“绿色GDP”是GDP、环境质量等要素的统一,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项正确。只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一定能提高“绿色GDP”,A项错误。
“绿色GDP”强调的是在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对环境资源成本的控制,故“绿色GDP”的提高不一定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B、C项错误。故选D。
2.下列经济活动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③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收益
④大量砍伐森林出售林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一般情况下传统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较多,且很多传统工业污染严重,不符合“绿色GDP”理念,①错误。
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清洁生产,既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GDP”理念,②③正确。
大量砍伐森林出售林木会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绿色GDP”理念,④错误。故本题选C。
(2022·湖南长沙期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A.购物时使用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保护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分类投放垃圾,利于垃圾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保护环境。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符合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思想
C.可持续发展思想 D.天人相关论
√
由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