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5 14:4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概括日本在军事、政治、经济、屠杀等方面的侵华罪行,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本性,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复活。归纳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结合史料,正确解读战争爆发的主客观原因,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
【时空观念】观察地图,梳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军事侵略、政治扶植、经济掠夺、
文化奴性),增强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阅读相关史料,掌握相关史料的史学价值
【历史解释】参照课本,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初步形成向最终建立的过程,分析统一战线确立的推动因素,进行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4.在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认识到经济实力决定国际政治地位,化悲愤为力量,实现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的建构。
重点:1.正确解读战争爆发的主客观原因;
2.梳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初步形成向最终建立的过程。
难点:1.比较德日对待战争罪责的态度,认识到正视历史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2.古今对比,以史为鉴。对抗日战争进行历史反思,建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1.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2.摆脱危机: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二)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
2.扩大
(1)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2)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3.国内态度
(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抗日救亡运动
①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中国军队抵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三)华北事变
1.含义: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2.国内态度
(1)学生:“华北自治运动”激起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中国共产党: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
(四)西安事变
1.背景
(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
(2)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效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3)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选择题
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这个地方是(  )
A.卢沟桥 B.柳条湖C.上海 D.南京
3.在西安事变中,促使张学良先扣押蒋介石,后来又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共的正确建议和主张
C.张学良与蒋介石恩仇的了结D.国民政府方面的巨大压力
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6.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
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
A.依赖外援 B.避战自保C.坚持抵抗 D.妥协退让
7.蒋介石在1939年的一份批示中说:“今后如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谈与日本和谈之问题,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  )
A.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对日宣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蒋介石抗日态度较为坚决D.国共矛盾已得到根本解决
8.2015年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了,70年,多么艰苦卓绝,无比英勇悲壮,令人刻骨铭心!一位原日本侵华战犯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夏县骡马市场让牲畜踩踏,以赎他在中国山西犯下的罪恶。他所犯下的罪恶主要应该是(  )
A.对平民烧杀淫掠 B.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C.参与南京大屠杀 D.实行殖民统治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材料二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道:“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游击战争。”
(1)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及举措。
答案:AAACC,CCA
(1)说明问题: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
史事: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暴行、经济掠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制度等。
(2)政策:积极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措: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1、日本侵华的本质及启示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
(3)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援助。但美英对日实行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蒋介石的妥协倾向,不利于全国的抗日斗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本课中涉及到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历史审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在勿忘国耻的同时将悲愤之情化为自我学习的动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