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课型 探究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小苏打与白醋及两者放在一起产生的现象,知道小苏打遇到白醋会产生气泡;白醋遇到小苏打会产生气泡。科学思维:观察加入基本等量的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现象,对气泡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探究实践:通过交流与研讨,认识到小苏打遇到白醋产生的气泡是一种气体,无色透明的液体并不是原来的白醋,而是一种新的物质。态度责任: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小苏打水溶液、水、醋、小苏打。小组活动材料:黑色卡纸、小苏打、一小杯白醋、小苏打三小袋;白醋三小瓶;记录单。教学活动过程一、观察描述白醋和小苏打1.有两种物质——小苏打与白醋,与你们桌上放的一样,黑色卡纸上的是小苏打,你可以用手摸一下,但绝对不能尝。透明塑料杯里装的是白醋,你可以这样闻一闻(用手扇),看它有一种怎样的气味。2.学生观察白醋与小苏打(一分钟)。3.交流白醋与小苏打的特点:板书: 小苏打 白醋 白色粉末 无色透明液体 无气味 酸酸的气味4.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怎样?5.分组实验,观察小苏打与白醋放在一起产生的现象。6.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1)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板书: 产生气泡 液体遇白醋产生气泡 遇小苏打产生气泡(2)形成共识:小苏打的另一个特点是遇白醋产生气泡;白醋的另一个特点是遇小苏打产生气泡。7.加强小苏打与白醋放在一起会产生气泡这一特点。(1)这里有两杯无色透明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白醋,不能闻,也不能尝,你有办法分辨出哪杯是醋?哪杯是水吗?演示实验:加小苏打(2)还有两杯透明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溶解小苏打的液体,即小苏打溶液,同样不能闻不能尝,你有办法分辨出来吗?演示实验:加白醋二、继续观察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1.桌上的这杯液体还有没有白醋,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加小苏打)2.不断地加入小苏打,是不是不断地产生气泡呢?明确实验内容:加入三包基本等量的小苏打、三小瓶白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提示:放入一包小苏打后,轻轻摇晃杯子,等杯中不再冒气泡 (液体基本透明)时再放入另一包小苏打进行观察。及时记录。3.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现象。(1)教师巡视,对迟放或早放小苏打的小组进行提醒。(2)当学生放完三包小苏打后,请一位同学领取三小瓶白醋。三、交流整理信息1.说说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我们全班共同的发现是什么?聚焦到气泡的变化。3.不断加入小苏打:气泡:多——少——基本不冒 再加白醋:气泡:多——少——基本不冒对此现象,怎么解释?4.我们全班共同的解释是什么?5.能否试着说一说我们全班共同的发现与解释?6.小结:像小苏打与白醋这样放在一起会产生气体与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四、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学到这儿,还有什么问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化学变化的第二个化学实验,这个实验不像上一次的实验给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哪些现象。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如何上好这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本课我引导学生展开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的研究。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己经对如何观察特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没有过多的和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观察,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只是在关键问题是给以提示。进行这样一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两种物质的特性和实验后所得的物质进行比较,好让学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有新的物质生成。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一个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实验类型,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我并没给学生明确的实验目的,只是让学生观实两种物品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学生根据这个实验目的,首先和以往一样设计了实验的方案并根据这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当学生将两种物品混合后,可以听到班级内暴起的惊叹之声。这时我适时的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们汇报了自己的发现,但是这个发现仅现于眼睛看到了,所以又为学生准备了第二份实验才料,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不过在这个实验进行之前,我让学生明确了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学生针对一问题展开的激列的讨论,最进行实验并得出了结讨,同时证实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