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性。
概念解释
1.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扩展
1.君主立宪制: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日本
2.共和制:
美国、法国
英、法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美国 反抗殖民统治
意大利、德意志 统一
日本 改革(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结构)
思想武器
勾画蓝图
新课讲授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1640-1642 议会斗争
1642-1649 内战,处死国王
1649-1653 英吉利共和国
1653-1659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
1660-1688 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新课讲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随后经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3)结果: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司法权
集会权
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③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按照本法可以继承王位、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 《王位继承法》 1701
斯图亚特
专制王朝
1638年
1640年
处死国王
建立共和国
1649年
护国主政体
1653年
1688年
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时间
1660年
民主
专制
资产阶级
革命爆发
苏格兰
人民起义
特点:艰巨性、反复性、曲折性、必然性
合作探究:“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确立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2.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2)过程
①1775年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②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
它不仅惊醒了欧洲,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且为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唐晋《大国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①北美独立战争是一次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②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新国家;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促进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范例。
(3)双重性质
既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①1789年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②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③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权、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④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⑤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3)结果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②拿破仑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③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4)意义: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1)在思想领域, 启蒙运动和《人权宣言》,都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理论水平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使民主力量同典型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生空前尖锐和激烈的斗争,这种思想对世界范围内推动人类的民主化进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革命手段上, 采取了激烈的暴力斗争方式, 使革命对立双方的矛盾时刻处于白热化状态。
(3)在发展趋势上,相当深刻地消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根基,使这一革命的矛盾与斗争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
合作探究: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和深刻性
从原因、领导阶级等方面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代表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开始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莱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制度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① 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功。
② 内容:劳动力成为商品,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③ 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首相及内阁组成英国政府,掌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形式上批准
提出内阁名单
女王(国家元首)
首相
(政府首脑)
内阁
(政府)行政权
议会(下院)
(权力中心)立法权
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与首相共进退
监督政府行政
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
多数党领袖
不信任案
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责任内阁制下
的权力关系
不信任案
政府集体辞职
上议院
下议院
选民
形式上任命
授权组阁
②美国共和制——《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
①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 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评价:
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立法
人民集体享有
权力的
制约与平衡
行政
君主享有
司法
独立
③法国共和制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3、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1861年,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②内容
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③评价: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美国内战
①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②过程: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 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③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的统一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②过程: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结果: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②过程: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③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课堂练习
1.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古代异教文化的大力推崇和对现世幸福的热情赞美,与基督教所渲染的罪孽观念和禁欲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
A.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出现否定中世纪价值观的倾向
C.反基督教成为资产阶级诉求
D.具有反对封建王权的社会基础
1.答案:B
解析:《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其中对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对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和对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都是“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回响”
2、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2.答案:C
解析: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3.有学者评价某法律文献:“它肯定了封建贵族的消灭,并且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部法律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联邦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德意志帝国宪法》
3、解析:C 该法律文献消灭了封建贵族,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所以应该出现于1789年以后,结合所学判断应该是《拿破仑法典》,故选C;《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于1787年,排除A、B;《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消灭封建贵族,排除D。
4.美国学者内森·加德尔斯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屈服于“即时新闻”稳和“一人一票”的“短期暴政”,民主受制于单纯选票竞争。据此,他认为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 )
A.缺乏持续定的政治能力
B.必将导致民粹主义的泛滥
C.保障了民众选举自由权利
D.必将被社会主义民主取代
4、解析:A 据“即时新闻”“一人一票”“短期暴政”“单纯选票竞争”,可知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受制于选民即时的选择,执政缺乏长期思考和政策连续性,故选A项;B项中的“必将”错误;C项“保障了”材料无法反映;作为美国学者,不可能认为资本主义民主会被社会主义民主取代,故D项错误。
5.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5、解析:B 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的说法夸大了个人意志的作用,是绝对的个人自由主义,不符合史实,排除A。国民议会解除了家庭或父权对子女的强制性约束,将对个人的保护置于国家之下,由此建立起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B正确。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排除C。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
6.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6、解析:B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故A中“高于”、C中“压制”的说法错误,排除。由题干中的“国会通过”“赋予最高法院……自由裁量权”“最高法院……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等信息可知,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是对三权分立体制的内部调整,有利于三权分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故B正确,D错误。
7.18世纪以来,弹劾曾是英国议会掌握的重要监督方式。凡内阁阁员、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或议员职务上或非职务上的非法行为,均可构成议会的弹劾案。从1864年起,议会以不信任投票程序代替了这种较为繁琐的监督形式。这一转变( )
A.提升了议会监督内阁的实效性
B.反映了国王游离于政权之外的象征性
C.体现了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
D.凸显了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相互制衡性
7、解析:A 英国议会以不信任投票程序代替了监督形式繁琐的弹劾,这提高了行政效率,提升了议会监督内阁的实效性,故选A项;弹劾的对象是内阁阁员、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或议员,与英国国王无关,排除B项;这一转变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务实改进,而不是曲折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排除C项;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和内阁之间并不是相互制衡的,排除D项。
8.法国1875年宪法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把“共和国”一词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并有75名终身议员。它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据此可知,该宪法(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B.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D.加剧了各派别之间的矛盾
8、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也被称为“窗户缝潜入的共和国”,因此“总统权力较大”,C正确;材料与三权分立体制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议会的中心地位,B排除;材料未涉及各派别之间的矛盾,D排除。
9.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可以转让和作为遗产继承的意识逐渐被村社农民所承认;农户分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份地愈分愈小,许多青年农民被迫租出土地,外出做工。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得到确立
C.农民获得了完全的人身自由
D.亟待实现农业的集体化生产
9、解析:A 根据“土地可以转让和作为遗产继承的意识逐渐被村社农民所承认;农户分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份地愈分愈小,许多青年农民被迫租出土地,外出做工”可得出随着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转让更频繁,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减弱,A正确;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C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与集体化无关,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