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课时作业 12.3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课时作业 12.3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5 15: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课标要求 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物质的应用 3.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5 min,实际用时 min
答错题题序
【基础作业】
1.罐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该物态变化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春天会出现潮湿的“回南天”,小倩发现外面出太阳后就打开门窗,很快室内地板和墙面会“出水”。这是室外的水蒸气进入室内,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会
热。
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将烧瓶内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而试管是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槽中,水槽中同时放着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的现象:试管中内壁有 出现,而温度计的示数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 。
【能力作业】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
6.元旦放假期间,小华一家人从许昌出发驾车出去旅行,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7.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8.下列热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内侧会“出汗”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素养作业】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天路”
青藏铁路,这条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翻越唐古拉山的神奇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在建设中运用了很多的科技知识,图甲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
碗口粗细的金属管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热管是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图乙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装有液体(液氨),其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又变成液体,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选填“开始”或“停止”)制冷。
参考答案
基础作业
1.压缩体积 放热
2.液化 放热
3.液化 放
4.水滴 上升 液化放热
能力作业
5.乙
6.B 7.B 8.C
素养作业
9.(1)汽化 液化
(2)低于 热量 停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