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1)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1)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中国当代诗二首》(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2 06: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瞬 间
李汉荣
瞬间是多久?眨眼的那会儿,就是瞬间。写下“瞬间”这两个字,就过去了多少瞬间!
风吹过去,一会儿,也是眨眼的工夫,就摇落了多少花,墓地的草色更绿了,放眼望去,死的、寂静的高处,竟是生的、绿意喧嚷的高处。
“当”,钟声响了一下,又响了一下,我身体内有许多石头掉下去,一直掉下去,掉进一个看不见的虚幻尽头。6 中国当代诗二首“当”,钟声就这么响了一下,钟声里,有多少婴儿临盆,我听见哭声、剪刀声、床单声响成一片;我听见草地上、森林里鸟儿孵出蛋壳的声音,白蛾从茧里飞出去的声音,蛇蜕掉去年的皮轻快地滑行在草丛里的声音;我听见许多声音沉落下去,变成寂静。
一片雪落在我的睫毛上,此刻,有多少片雪落在多少睫毛上?纯洁的白,对这个长久地陷于灰黑中的世界做着大规模的占领。乞丐和国王、猛虎和绵羊,都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干净和寒冷。宫殿和低矮的茅屋,都有了天堂的屋顶。这个瞬间多么美好,天鹅都飞回来了,曾经拥有而不幸失去的纯真都返回来了。监狱里的囚徒和雪地上漫步的诗人,都看见了自己的童年,看见了世界的良心。
“哗”,此刻,多少印刷物被翻阅,新闻、废话、谎言、古代的诗情、当代的泡沫,漫过无数手和眼睛。我看见一伙歹徒从同一个血腥故事里溜出来,同时闯进许多人的生活。我看见许多写满文字的纸在化浆池里死去。
瞬间,瞬间,在这个瞬间里,海卷起多少波浪又熄灭多少波浪?多少螃蟹在风浪深处用意志的铁钳紧紧扣住岩石,为暴怒的大海守住了一丝宁静?
“嚓”,静夜,我听见空中流星坠落的声音。这迷人的光芒划过屋顶,划过意识的深处。我想起无限的宇宙里、永恒的时间长夜里,多少恒星正在寂灭,多少新的银河、新的星球正在诞生。“嚓”,流星划过的瞬间,照亮了我对无限的想象。我正是置身于无限里想象无限,这个瞬间里包含着无穷的事物和命运。而我的母亲并不想象这些,在这个瞬间里,她正在为孙子缝一双小棉鞋,她手中的针线,缀连起琐碎的事物,而此时,她的头顶,一片云正在缝补寂静的夜空。
3.词语辨析
(1)遥望·眺望
两者都是动词。
“遥望”指远望。如:遥望星空。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观看、观赏。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遥望(眺望/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
②一只忧郁的猫抱着栏杆眺望(眺望/遥望)远方,那小眼神,那小身板,那pose,喵星人这是要逆天了吗?(2)经历·经过
二者都是动词。
“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如:生活经历。
“经过”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过程、经历。如:厂长向来宾报告建厂经过。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支教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经过),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②通过违章记录,张先生找到了冒用车辆的必经路段,经过(经历/经过)五天五夜的蹲守,找到冒用车辆并报了警。(3)温暖·温馨
二者都可以做形容词,同时“温暖”也可以做动词。
“温暖”指暖和、不冷不热,亲切关怀。如:温暖的集体。
“温馨”指温暖芳香;温暖,指亲切体贴的氛围。如:温馨之家。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志愿者的牵挂化作爱心行动,温暖(温暖/温馨)着“老来乐”公寓的老人们。
②重阳节这天,志愿者们陪伴着孤寡老人们过了一个温馨(温暖/温馨)的节日,受到了福利院里孤寡老人们的欢迎。在沧桑中沉思的诗人——曾卓曾卓(1922—2002),诗人,原名曾庆冠,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出版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散文集有《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的诗人——海子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我遥望……》:曾卓是七月派重要诗人。他成名于四十年代,建国后受“胡风反党集团案”牵连,失去了歌唱的权利。一九七九年,诗人从历史的创痛中走来,他的作品《悬崖边的树》因其对苦难时代的深刻反思,引起了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强烈共鸣。该诗写于1981年3月,诗人被“平反”已有一年多,并被恢复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的职务;同时,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已接近六十岁,已接近暴风雨后晚年的港口。他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西川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生命的世俗或崇高的激动和关怀。
朦胧诗
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北岛创作于“文革”后期的短诗《回答》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作品,刊载在1979年3月号《诗刊》上。当年,对“朦胧诗”的公开讨论,基本集中在“懂”与“不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似懂非懂,但却有一种奇怪的美,“朦胧”便是对这种感觉的描绘和总结。
进入80年代以后,朦胧诗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朦胧诗的出现虽然仍带有国家与民族振兴的使命,但其主要贡献在于:让诗回到了诗歌和个体本身。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层解:写年轻时代的可爱。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二日
层解:写年老是的沧桑和感叹。
?“遥望”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
提示:年轻时对“六十岁”的不无好奇的猜想,对未来的遥望,表现了年轻时代的可爱。
?“港口”为何是“异国的”?
提示:年轻时遥望未来,只是充满豪情,因为生活经验、学识水平的原因,对人生的“六十岁”的理解还处于表面,感觉“六十岁”还很遥远,就像是“异国”的“港口”一样遥不可及的。?“而今我到达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表现了诗人悲喜交加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有时回头”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指对过去生活的回望,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之情。
?为何“故乡”“迷失在烟雾中”?
提示:“六十岁”,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之感和迷茫伤感之情,因此“烟雾”一词会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层解:描写出诗人希望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改变生活的意愿和对理想的憧憬。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层解:表达了诗人与世界和他人交流的激情和冲动。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1月13日
层解:表达了诗人对整个世界的爱和祝愿。
?诗人为何要“从明天起”?
提示:一方面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方面表现诗人目前生活的不如意。
?为何诗人的追求这样普通?
提示: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追求的是一个自由、有生气的世界,不再过封闭的生活,要过一种对他来说全新的生活。
?“房子”有何象征意义?
提示:房子象征诗人一生的归宿和灵魂的家园。
?诗人的房子为何要“面朝大海”?
提示:诗人的追求是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面朝大海的房子呈现出一种无限的开阔,这是诗人理想的世界,只有这样诗人的灵魂才有所寄托。
?“每一个亲人”指代的内容有哪些?
提示:指诗人爱的每一个人,不单单是亲朋。
?“幸福的闪电”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诗人的幸福像闪电一样,虽光彩夺目,却高不可攀;虽仰望不已,却始终无法触及。
?为何诗人给河流、山取名字?
提示:因为改变生活状态的诗人眼前的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诗人想通过给山水起名来表达幸福的愿望。
?结合全诗,说说“只愿”的含义?
提示:诗人把自己放在了“尘世”生活之外,他把平和、安稳的尘世生活送给了别人,却固执地把自己关在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王国中,面对大海,把尘世生活分散在了身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告诉亲人 每一个人
幸福 关心粮食和蔬菜 给山、河取名
祝愿尘世幸福―→真诚善良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追求唯美理想―→矛盾痛苦 1.《我遥望……》一诗第一节中“生活的海洋”“远在异国的港口”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比喻。①“生活的海洋”。诗人把“生活”比作“海洋”,形象地表现了生活的波澜壮阔。②“远在异国的港口”。“港口”体现了年轻人生活的五彩缤纷,“异国”表现了港口的遥远、神秘等,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2.《我遥望……》第二节中,作者用“故乡”比喻什么?
【答案】 “故乡”比喻诗人的年轻时代以及年轻时的理想。比喻修辞
1.提问方法。
(1)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2)诗歌使用比喻的修辞有何效果?(3)诗歌使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题步骤。
(1)找出本体、喻体。(2)分析喻体的特征。(3)分析比喻句描述对象的特征。(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时作业(六)”第7题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节诗中作者对“明天”生活图景的勾勒,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答案】 诗人精心设计自己“明天”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对田园牧歌般的平凡普通、自由温馨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的理解。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的第1节和第3节的最后,两次写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优美意境,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意境的认识。
【答案】 这两句话,意境优美,给人开阔敞亮,温暖舒适的感觉。欣赏这一意境,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首先是大海和春花的意象。这两个本不关联的意象,却被海子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如此优美的意境来,实在高明。海子在诗歌的第1节,借此优美意境表达自己对尘世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但在第3节,却出人意料地一转,好像在说:“幸福是尘世之中的你们的,我仍然居于我的一隅。”这表现了海子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定义:对比,也称“对照”“映衬”,它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映衬,其目的是强调对比对象意义上的相对,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用: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使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有关“关与闭”的话。要求:字数在150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昔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抱残守缺妄自尊大地夸耀自己的实力,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当强盛的西方文明破灭了我们民族的虚幻梦想,我们明白了我们守了千年的封建制度多么的腐朽没落;如今,我们开放,我们包容,我们让世界文明的瑰宝齐集上海世博,让不同肤色的人们唱响北京奥运,为的就是开阔这个民族的视野,让我们对万物有更理智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在痛苦中追求
幸福,是对未来的期盼;幸福,是对过往的回望。
不论生活的道路多么曲折、艰辛,只要经历了、坚持了,就是幸福。一如曾卓,即便是生活中有着狂风巨浪,即便是生命中有着困扰困难。
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渴望。不论生活中有多少迷茫、磨难,只要想象了、追求了,就是幸福。一如海子,他渴望着尘世的幸福生活,他渴望着精神的富足;他想着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人,甚至传递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
幸福,是种感觉;幸福,是种需要。
当你学会珍惜时,你就拥有了许多的幸福,珍惜春风的妩媚、珍惜夏日的火热、珍惜秋叶的潇洒、珍惜冬雪的纯洁……懂得珍惜的人可以从身边的琐碎事情当中体会幸福,懂得珍惜的人可以从许许多多的细节当中去寻找幸福。
不要感叹幸福是多么遥远,只要你真的有一颗懂得珍惜的心、你就会明白,获取幸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应用角度】 “真心拥有”“幸福是种感觉”“坚持”“经历,就是幸福”等。
诗人海啸呼吁还原一个真实的海子近日,诗人海啸提出:海子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诗人,“成长”为一个“英雄”、一个“神话”,而且,这种从人到神的进程还在继续,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追问。在今天,是该把海子还原给他自己,还原成“一个人”的时候了。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创痛,也是集体意志下的“善意”和谎言。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海子卧轨自杀是大不孝。我们知道一个乡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这几乎会耗尽家中所有积蓄和父母的全部心血。而海子“毅然”自毁生命,毫不顾忌亲人的悲恸和他们日后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偏执和自私。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海子,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媒评文摘】 1.“还原海子”,是对海子最大的爱和最大的尊重。
——人民网
2.我们应该客观地面对海子,一味鼓吹或一味捧杀都是不正常的。
——江苏网
3.海子是一位将自己的青春、激情、才华、乃至生命全部奉献给诗歌的优秀的诗人,他对诗歌的虔诚与敬畏令人赞赏,值得人们永远尊重。
——《大河报》
海子,让我们审视亲情
蔡文普
我是哭着读完那篇文章的。合上书页,我似乎依然能望见那个佝偻的身影,那份心酸久久地凝在心头。海子,这个一生用鲜血灌注诗歌的诗人,这个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诗人,竟在晨曦的微光里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却没有想过,他年迈的母亲哪里能够接受他冰冷的尸体,哪里有力量承担儿子在自己生日死去的噩耗。那个在灶前忙碌的身影,在煮着孩子最爱的红米粥,却哪里知道,孩子已与自己阴阳两隔。母亲,从来都是一个温暖的词,因为,这个词凝聚着沉甸甸的爱。母亲的眼睛都哭瞎了,心亦随儿子的骨灰一起下了葬。
我固执地以为,海子是自私的,所有拥有轻生念头的孩子都是自私的。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抛弃一切的亲情而选择的逃避式的轻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残忍并且不孝,这是对父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养育之恩的一种残酷而决绝的抹杀。这种逃避,自私而懦弱,除了让人扼腕叹息之外,更多的是引发了我们对于亲情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的悲凉的思考。
写着这些的时候,我想着我的父母,想着他们深夜来接我时疲惫却强打精神的面庞,想起客厅里亮着的那抹温暖,想起他们日渐衰老的容颜,那一幕幕,都凝成了这世上最动人的瞬间。有一种情,无法阻隔,让我们感慨万千;有一种爱,不计回报,让我们永远铭记。它像一首田园诗,清丽脱俗自然美好;它像一支优美的曲,婉转悠扬浅斟低唱;它像一幅山水画,明艳动人秀美静谧。
父母的爱是无私而美好的,它浸渗到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像大海般深远绵长。然而,一滴水虽小,同样能映照大海;一颗心虽小,同样能感动父母这片天。我依然记得父母骄傲的神色,却仅仅是因为我的一丁点进步;依然记得父母欣慰的表情,却仅仅是由于我在他们疲惫时做了一顿饭。父母对子女的那颗心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容易感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那份深沉的爱呢?是啊,再没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命,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只可惜,那个叫查海生的诗人却没有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的悲剧;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父母的悲剧。好好活着,并适时地为梦想拼搏一下,心怀感恩,就是最好的孝心。这份心虽小,却依然能在亲情的大海里扬起波浪,依然能感动父母这片天!
(选自《高中生学习》,2011年6期)
【精要赏析】 作者对海子赋予了别样的解读,这不仅标志着勇敢,更向世人传达出了一种对“亲情”的深沉体悟。的确,“所有拥有轻生念头的孩子都是自私的”。文章的立意很有现实针对性,它所呼唤的理性的对待生命,一定能够避免富士康事件的重演,一定能够让那些迷途的羔羊归家,因为他们都沐浴着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