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一)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 会想到些什么?(学生回答)是呀,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冬天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设计二)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感受到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设计三)春天的生机盎然,夏日的繁花争艳,秋天的天高云淡,都是文人墨客赞美的景象,惟有冬季,给人的印象是寒冷萧瑟,一派枯寂。可是,在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那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济南的冬天》。
二、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1.教师范读。
2.师生交流,归纳朗读要点。
《济南的冬天》朗读要点:
朗读基调:
自然、舒缓的口语中蕴涵丰富细腻的音色变化,以表现平凡事物带来的感动。
②朗读方式:
自然流畅,运用口语化表达,贴近生活的讲说方式。朗读时少用高昂的调子,始终要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吐字清晰但轻巧弹发,声音松弛自如,虚实相生。
③儿化韵的处理:
文章口语化的词汇运用频繁,朗读时要注意读得自然,如有些音需要儿化韵处理;“围了个圈儿”“缺着点口儿”“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天儿”“影儿”“就凭这些”“不忍得”是亲切的口语,朗读时是连发音,不能断开。
④交流语气的处理:
在朗读过程中,要与听众不断交流,似在聊天。如“请闭上眼睛想——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些文字都不断提示与读者或听众的交流,朗读者要像说自己的话一样自然,而不要有读的痕迹。“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要读出思索、探讨的语气。
⑤景物描写的处理:
调动情感,在描绘自然景观时为景物蒙上爱恋喜悦的色彩,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带有浓重情感的副词、形容词,如“忽然”“微微”“太秀气”等,要读出真情实感和惊叹意味来。 “水藻真绿……”一句情感真挚,如在眼前,要读出逼真感,让听者在绿中、在暖中陶醉。“看吧……”一句再度形成高潮。朗读时要展开胸襟,随着视点的引导,气息铺展,声音逐步而适度地放开,表现出自然与人文在心灵中交相辉映的悠远大气。
3.学生反复诵读,形成对课文初步的认识。
三、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学生讨论:中心、时间、地点、人物、感受、感情、思路、文体。
2.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明确中心:作者抓住“温晴”的特征,赞美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
特定的时间:冬天 特定的地点:济南 特定的人物:老舍
特有的感受:温晴 特别的感情:喜爱
△明确思路:写山的可爱(阳光下)和秀气(小雪后)、水的温暖,突出“温晴”总特点。
△明确文体:写景抒情的散文,感情深沉恳切,并非热烈奔放。
3.学生自行设计内容结构导读图
示例:
阳光朗照下温情的山
无风声 山景 冰雪覆盖下秀美的山
无重雾 温晴 城外卧着的如画的山
无毒日 水色 澄清的水
多情的水
4.思考:文章的第1、2、3、4段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全文实际可以看成是几幅画。
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而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朗日摇篮图
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着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着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微雪初霁图
第三幅画: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城外小山、村庄、卧雪的宁静、素淡印象。这是一幅淡淡的水墨山水图。——淡彩水墨图
四、低吟浅诵,细节赏析
1.精段品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①讨论: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②学生交流、讨论,明确:
(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采用替换法比较鉴赏)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五、教师小结:
(设计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以他优美考究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他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而这样的语言并非一时有感而发,而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平日里,我们也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多看,多读,多想,多记,你也会拥有文学大师般的生花妙笔。
(设计二)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设计三)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
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细细品味这些比喻,仿佛置身于一片神奇的天地,既可享受济南冬天的秀丽和慈善,又能触摸作者一腔温情,它们描摹着自然的的冬天,绘就出作者内心的“春天”。
六、板书设计:
济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冬
南 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 天
的 山: 的
冬 小雪后的小山:秀气──比喻 济
天 水:温暖──────比喻、拟人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