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
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三是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四是欣赏、设计图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单元重点 重点: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 难点: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多谋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认识图形 1 1 1
2.动手做(一) 1 1 1
3.动手做(二) 1 1 1
4.动手做(三) 1 1 1
单元教学策略 1. 引入生活实例: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如玩具、建筑等,引发兴趣。 2. 直观教学:利用图形卡片、教学软件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 3. 动手操作:设计拼图、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图形的认识。 4. 游戏化学习:通过图形识别游戏、分类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5. 及时反馈: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积木、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 (讲桌上搭着一块红布,红布下面是包装盒、饮料瓶、茶叶筒、魔方、小皮球,以及各种形状的积木。)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是你们上学期认识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掀开红布,露出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师:谁上来跟自己喜欢的老朋友打个招呼?介绍一下他们。 课堂预设: 学生1(拿起一个长方体积木):你好,长方体!我用你造过小汽车呢。 学生2(拿起饮料瓶):它的形状是圆柱体,放在桌子上,容易滚动。 学生3(拿起魔方):这个魔方的形状是正方形,放在桌子上比较稳。 学生4:这个是圆球,容易滚动。 学生5:这个包装盒是长方体。这个像三角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 教师:这种形状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对于上学期学过的物体,大家记得很准确。 教师:这些物体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立体图形上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认识图形。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想一想。(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把这些物体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3)动手画图。 教师:很好,下面请大家动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地给予指导。小组内互相展示。 (4)结果汇报。 教师:大家真能干,把刚才摸到的平平的面描了下来。请大家记住它们长什么样子,现在老师把它们“搬到”电脑上。(如下图所示) 教师:刚才大家描的是这些图形吗? 教师:这些图形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课堂预设: 学生1:这些图形我都认识,它们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2:从长方体上得到的图形叫长方体,从正方体上得到的图形叫正方体,从三棱锥描下来的图形叫三角形,从圆柱上得到的图形叫圆。 (5)运用探究 教师:这些被我们从立体图形上“请”下来的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大家早就知道它们的名字了,仔细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和原来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课堂预设: 学生1:这些图形是平平的,立体图形是凸起来的。 学生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能站起来,而这些图形不能。 学生3:立体图形有好几个面,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都是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不同的地方,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平面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 教师:不错。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先学习了立体图形。今天又学面图形,以后还要再研究立体图形,知识间都是有联系的。 2.学习分一分,探究图形特征。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 (3)独立分类。 教师: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关注学生思维活动。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分的类? 课堂预设: 第一种 教师: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学生1:我分了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边,分在一起;三角形有三条边,自己一组;圆的边是弯的,也是自己一组。 教师:大家听明白了吧?我们在看下一个,谁能读懂他是怎么分的? 第二种 学生2:他和我分的一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而且都有尖的角,把他们分成一组;圆的边是弯曲的,自己一组。 教师:这是哪位同学分的?你也是这么想的吗?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分的? 教师:还有同学有别的分法,我们一起看一下,请这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三种 学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虽然都有四条边,但长方形扁一些,而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所以要分开;三角形是三条边,圆形只有一条圆边,都得分开。 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的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36页分一分、连一连。 (1)先自己动手连一连。 (2)教师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P37练一练第1题。 (1)组织学生做游戏,闭着眼摸物体的面。 (2)摸完后说出自己摸到的面,同桌检查。 3.课件出示教材P37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涂色,教师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进行了很多数学活动,你们学的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教材P37练一练第3、4、5题。 2.在生活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指给你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积木和物体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手里的玩具吗?(如下图) 教师:其实,老师手里的风车是由很多三角形彩纸组成的,不仅风车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这些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纸拼图活动。(板书:动手做(一))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长方形的拼组。 (1)出示课件例2。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上节课从立体图形上把平面图形“请”了下面,那么你们能否把平面图形变幻一下,改成别的平面图形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把这张正方形纸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独立动手操作。 教师:同学们,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折?然后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折法。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刚才看到同学们折出了多种不同的样子,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的折法法?(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课堂预设:同学们可能会有多种摆法(如下图所示),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来验证摆法是否正确。 学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张上下对折。 学生2:我是左右对折的。 学生3:我是斜着进行对折的,一共有两种折法。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这么折的?按照自己的折法剪一剪,然后比较一下两部分是否是一样大?裁剪后变成了什么图形。 教师:我们发现第一种折法和第二种折法剪完之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所以算同一种折法;第三种剪完之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5)运用探究。 教师:拿出你们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把它们分成一样的两部分,先折一折,然后再剪一剪。 (6)结果汇报。 教师:大家真能干,都剪成了相同的图形,现在老师把你们的折法“搬到”电脑上。(如下图所示) 教师:刚才大家是这样折的吗? 教师:老师在折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相同的两部分吗?(指名回答) 学生: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相同的两部分,比如这样的三角形就不能折成相同的两部分。(如下图) (7)运用探究。 教师:同学们把你们剪出来的图形按照书上的样子拼一拼,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 教师:最后,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同桌一起合作拼出其他样子的图形吧。 教师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并请同学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 课堂小结: 教师: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1)组织学生动手折叠。 (2)说出折叠的过程。 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1)自己观察,构思语言。 (2)选取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在一起,能拼成很多新的图形,大家回去以后再找一些拼一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养成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操作和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出不用形状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么制做的吗?(课件出示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图形),这节课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拼一下这些有趣的图形。(板书:七巧板)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七巧板的组成。 (1)出示课件例3。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玩过七巧板?猜一猜它为什么叫做七巧板? 学生:因为是由七块板组成的,所以叫七巧板。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相传在宋朝时期,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车四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就把它叫“七巧板”。 教师(出示整套七巧板):我们已经知道了七巧板的由来,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七块板组成的,这些板都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先找出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的板,然后在找我们不认识的平面图形的板。 (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先独自分一分,然后组内交流,验证自己分的对不对? (4)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分完了吧,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分的?(教师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同学可能会有遗漏,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遗漏的图形。 学生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由5块三角形和1块正方形,还有一块,我不认识。 学生2:我认识这块图形,它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个名字很有特点,这种形状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打击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平行四边形也有四条边,但不像正方形和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的。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里老师帮大家总结一下。 教师: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三角形板、1块正方形,和1块平行四边形,一共有7块板。其中有一块板有四边边,但是不是四四方方的,我们把这种平面图形叫做平形四边形。 (5)拓展延伸。 教师:一幅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那么那种图形最多呢? 学生:三角形最多。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比一比这些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组内合作交流。 (6)结果汇报 教师:我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相信大家已经得出答案了,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我是通过重叠的方法比的。知道了5个三角形中,2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块中等大小的三角形。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他跟大家观察的一不一样? 教师:大家知道七巧板有很多魔力,可以组成很多好看的图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知道。 教师:大家真能干,拼出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拼出来的图形?(指名同学上台展示) 课堂预设: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摆法(如图所示),引导其它同学观察来验证摆法是否正确。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和正方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到的?我们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尝试让学生总结) 教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三、当堂训练 .1完成 (1)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说一说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汇报。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1)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说一说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 (2)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汇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七巧板的组成和用七巧板拼图,你想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一套七巧板一共有7块,由三种图形组成 三角形:5块 正方形:1块 平行四边形:1块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并为学生设计了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P42情境图):同学们,这些图案好不好看 大家想不想创造出这种好看的图案? 学生集体说想。 教师:那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步步的制作这些美丽又丰富的图案。(板书:动手做(三))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图案?哪位同学来给这四副图案起一下名字?(教师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一个图案由一个同学起名,并讲明原因。 学生1:第一幅图案像可以选择的风车,所以给第一幅图起名为风车。 学生2:第二幅图案上有四只黄色的小兔子,所以这幅图案的名字是兔子。 学生3:第三幅图案上有好几条金鱼,它们有的头对头,有的尾巴对尾巴,我给这幅图案起名叫金鱼。 学生4:最后一幅图按看起来很像花,所以我给这幅图起名字叫做万花筒。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真好听,接下来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呢? (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师: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刚才看同学们基本都把图案找出来了,现在哪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 课堂预设:每位同学说一幅图案的组成。 学生1:风车的图案是由二种三角形拼成的,每种三角形都是4个,一共由8个。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谁能说一下兔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2:兔子的耳朵是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兔子的尾巴、脸和眼睛都是大小不一样的圆,兔子的身子是一个半圆。 教师:这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了组成兔子的每个部位是什么图形,而且还提到了半圆,通常我们把圆形的一半称为半圆。接下来谁说一下金鱼的组成?(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3:金鱼的图案是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一条金鱼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和两个相同的正方形。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准确,我们可以发现每条金鱼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一样的。那谁说一下万花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4:万花筒的图案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 (5)运用探究。 教师:通过不同平面图形的拼组确实能拼成好看的图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同桌合作设计一个图案,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已经设计出了非常多好看的图形,哪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说一下用到的图形和图的意思。(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课堂预设:同学们由多种不同的图案。 学生1:这幅图案是一条鱼在吐泡泡,小鱼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三个小泡泡是三个圆形。 教师: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吗?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拼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2:这是一座小房子,这个房子的屋顶是一个三角形,门是一个长方形,窗户是一个正方形,外墙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大家听明白了吧,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独特,谁还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3:这是一个天鹅,它是由七巧板组成的,有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和1块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位同学用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利用七巧板拼图,想法很好。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平面图形组成了很多好看的图案,这说明数学不仅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数学之中处处存在着“美”。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观察、解题。 (2)教师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三) 粘贴展示学生作品: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中的美,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