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历史 教材 统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本 2023年7月第4版
课 题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所属单元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 解读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教材 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第3课,教材内容主要有“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三部分。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印度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及其影响,还涉及古代印度的文学、佛教艺术、数学等文化成就及对东南亚的影响。第二目主要讲述以古代朝鲜、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文化的发展概况,以及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三目主要讲述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为代表的美洲的印第安文化。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与第3、4课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本课知识点庞杂、时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掌握,因此,需要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化繁为简、突出重难点。
学情 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形成对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初步了解,对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的知识也有过一些接触,储备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于南亚的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美洲的文化特征缺乏认知,知识储备较少,更多的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提升。此外,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大多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思维深度和理解广度不足,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和全面把握的理性认识,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本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梳理东亚、南亚和美洲文化的相关史实,依据相关史料理解世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认识。
学习 目标 1.明确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南亚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东亚两个国家的具体方位及形成该国代表性文化的时代特征、了解美洲印第安文化包含的三种代表性文明的分布区域,使学生首先能从宏观上把握三个大洲的文化,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图片、地图及文字,了解古代印度文化、朝鲜和日本文化、玛雅文化等主要成就。 3.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宗教在印度文化产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印度文化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朝鲜、日本、美洲文化的特点,培养史料解释历史的能力。 4.通过研读史料,知道中国对古代朝鲜、日本的影响,理解文明影响的相互性,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5.通过分析古代印度文化、朝鲜和日本文化、玛雅文化等,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涵养尊重各国文化的家国情怀。
教学 重点 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的成就及特点。
教学 难点 理解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导入 播放“印度阅兵”的视频片段引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忆并思考 利用视频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提出问题由此引入本课学习。
新课 学习 一、宗教博物馆——古代印度文化 (一)地域 提问:图片分别代表印度文化的哪些成就? (二)宗教 1.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材料一: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材料二: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提问: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实质。 特点:①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种姓世袭 ②职业世代相传 ③实行种姓内婚制 ④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实质:利用森严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 2.佛教 材料: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长阿含经》 有生皆苦,有念皆妄。灭尽无余,不受后有。 ——《劝发菩提心文》 ①背景:BC6C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②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③影响:冲击了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消磨了反抗意识。 3.印度教 材料:4世纪,印度教开始兴起,逐渐成为主要宗教。笈多帝国统治者信奉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这时也在发生着变化,吸收了佛教等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印度教强化了种姓制度,打破了婆罗门的垄断特权,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今天依然有超过80%的民众信仰印度教,信众超过11亿,是印度第一大宗教。 (三)文化 1.文字 材料: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完全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2.文学 ①诗歌总集 ②史诗 3.艺术 4.数学 (四)传播及影响 材料: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张光磷、李铮编《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问题探究:古代印度文化特点及成因。 材料一: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 ,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 印度曾被称为是“ 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 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刘湍康(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222页) 材料二: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三: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特点:①宗教性②多样性③包容性④辐射性 成因:1、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 2、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3、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4、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二、东方小中华——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地域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的文化成就 问题探究:古代朝鲜与日本的文化特点 特点: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三、神秘的印第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一)概况 材料: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儿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概况: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 (二)成就 问题探究: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一: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特点:历史悠久 材料二:农业、宗教、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特点:涉及众多领域 材料三: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加文化等覆盖了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特点:分布范围广泛 材料四:玉米、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佳文明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 特点:影响世界 美洲文化的浩劫 材料: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 拉美印第安各文明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看是落后于东半球各文明的早在文明诞生之初,西亚、北非、南欧诸文明便有了较多的交往,这些文明后来又与印度文明乃至于东亚文明发生交往……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是古代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他们处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且极端孤立隔绝的状态。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问题探究:印第安文明灭亡的原因。 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③疾病、瘟疫等灾害 教师根据地图介绍印度的地域范围及地理位置后,简单讲述印度的发展。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及所学自由发言。 教师简单讲述、回顾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学生结合史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时间的发展过渡到佛教的发展,简单讲解佛教产生的背景及创立者。 学生结合佛教经文和教材归纳佛教的思想主张。 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简单介绍相关文字。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将印度史诗与荷马史诗对比、讲解主要战争、并介绍相关典籍共同涉及的内容。 介绍佛教艺术的代表性建筑。 学生结合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佛教的传播路径。 教师利用图片讲解古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结合材料及表格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学案。 利用地图及史料引入第二部分,并利用示意图回顾中国与古代朝鲜、日本交流的方式。 学生结合教材及所学回答各项成就分别属于哪个国家,完成后教师利用图片进一步讲解,并共同归纳特点。 学生结合地形图分析美洲地理环境和文化的特点。 结合教材及所学,师生共同梳理表格。 学生结合所讲及材料分析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消亡的原因。 地理位置对地区文化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教师讲述梳理、回顾印度的历史。 利用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已有所了解,教师讲述节约课堂时间。 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史诗的史料价值。 锻炼读图能力、分析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深远影响。 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对古代朝鲜、日本的文化有一定认识。 理解美洲独特文化的形成原因。 锻炼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课堂 小结 文明没有优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容量过大,虽然在教学设计中,已经通过回顾基础知识的方式做了缩略,但还是知识点密集,时间跨度大,学生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难以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