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鲁教版):选修二 化学技术社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鲁教版):选修二 化学技术社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0-11 12: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精选单元过关练(鲁教版):
选修二 化学技术社会(含解析)
1.下列洗涤标志中,表示不可干洗的是( )
A. B. C. D.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的一门科学,研究的物质必须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发展原则的是( )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⑤⑥⑦⑧
5.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采取了许多节能环保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其中之一
B.氧化铝陶瓷是一种超硬物质,能抵抗冷热冲击,是一种高压钠灯灯管的良好材料
C.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D.为了防止食物腐败,可以向食品中加入大量的NaNO2
6.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工业合成氨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7.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B.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 ·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9.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田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转换技术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0.下列关于青霉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G的钠盐,俗名盘尼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B、青霉素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大发明之一,它的发现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C、青霉素为抗生素,但稀释至一千万倍,疗效会消失
D、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失误的试验时偶然发现的
11.“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捕捉到的CO2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可减少碳排放
D.“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1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可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13.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药品着火,都要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B.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1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 时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 生物质能 ③潮汐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煤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观测仪器
B.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持续加快
C.甲醇、肼、氨等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远高于普通燃料燃烧的能量转化效率
D.钠和钾的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16.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贮氢金属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吸附氢气,如镧镍合金(LaNi5)可以吸附氢气形成LaNi5H6,其中H元素仍以H2分子形式存在
C.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可发电、供暖,焚烧炉产生的气体不可直接排放
D.2013年3月底,H7N9型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要杀死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毒剂杀菌,通过加热煮沸杀菌,也可用紫外线照射杀菌。
17.某工厂用Ca SO4、NH3、HO、CO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效果相同 B.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
C.CO可被循环使用 D.向甲中通二氧化碳有利于制备(NH4)2SO4
18.(17分)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需求量很大,因此纯碱的制备一直是科学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19世纪欧洲有个吕布兰制碱法,其主要反应原理是:
Na2SO4+2C Na2S+2CO2↑
Na2S+CaCO3====CaS+Na2CO3
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①此反应是高温固体反应,不能连续生产;②浪费原料,CO2不能回收利用;③污染环境,CaS没有任何用处,只能抛至野外。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和后来化学工业的发展,吕布兰法被索尔维法代替。索尔维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索尔维法能实现连续生产,但其食盐利用率只有75%,且所得副产品CaCl2没有用处,污染环境。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经过一年的努力,做了500多次循环实验,终于设计出新的制碱工艺,于1943年11月在完成实验室规模的流程实验基础上,在工厂顺利试产,食盐的利用率达96%以上,得到了纯碱和氯化铵两种重要产品。氯化铵主要用作氮肥。侯德榜制碱法原理是:
①在30~50 ℃的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至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沉淀;
②过滤,将滤渣加热而得到产品;
③滤液中加入细食盐末,在10~15 ℃,使NH4Cl沉淀,滤液为饱和食盐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反应Na2SO4+2CNa2S+2CO2↑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写出索尔维制碱法的各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侯德榜制碱法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索尔维制碱法中____________物质可循环利用。
(5)在侯德榜制碱法中____________物质可循环利用。
19.(10分)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 (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20.(8分)白云石化学式是CaCO3·xMgCO3。
(1)称取27.6 g白云石,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收集到CO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计算白云石的化学式中x的值。
(2)将上述收集到的6.72 L CO2通入200 mL 2.25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1.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异丙苯
120
0.8640
153
丙酮
58
0.7898
56.5
苯酚
94
1.0722
18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 。
(2)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 和 中进行(填装置符号)。
(3)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置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
(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 (填编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
a. NaOH b. CaCO c. NaHCO d. CaO
(6)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 和 ,判断的依据是 。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 。
参考答案
1.D
【解析】熟悉常见的洗涤标志,水洗,不可水洗,常规干洗,不可干洗。
2.C
【解析】
正确答案:C
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性质,重复实验时,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和B叙述不全面;D、组成不同,性质不同。
3.D
【解析】
试题分析:A、氢能和太阳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发展,不选A;B、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有碳的排放,所以符合低碳发展原则,不选B;C、提高原子利用率,只生成产品,没有其他物质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原则,不选C;D、有机物的加工或合成,都有碳的排放,所以选D。
考点: 低碳发展的措施
4.D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要符合污染小,可再生性强等特点,选D。
考点:对新能源的认识。
5.D
【解析】
6.C
【解析】
试题分析:人工固氮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不是氮的固定,错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成植物蛋白属于生物固氮过程,故A错误;B、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属于自然固氮,错误;C、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方式,正确;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生物固氮,错误。
考点:考查氮的固定。
7.A
【解析】
试题分析: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是能够解决电力紧张问题,但是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粉尘及CO2,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错误。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正确。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发生反应形成CaSO3,进一步氧化变为CaSO4,形成并回收石膏,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节能减排原则,正确。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可以解决农村的能源利用,沼气池的渣子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
考点:考查各种能源利用的措施是否符合节能减排原则的判断的知识。
8.D
【解析】
试题分析:A.—3价的氮元素具有还原性,因此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A正确;B.电解法制备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利用的是太阳能,因此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正确;C.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体积为10-12L,设数个分子为N,即该检测技术能检测细胞内浓度为mol/L,N可能介于1~10之间,则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C正确;D.汽油与甲醇均可燃烧,当二者的热值不同,因此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发生变化,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判断
9.B
【解析】
试题分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可以减少药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正确;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就可以减少重金属对水、土壤造成的污染,正确; ③田间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造成雾霾天气的产生,错误;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转换技术,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正确;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造成能源浪费,导致空气中CO2及固体粉尘含量的增大,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②④,选项是B。
考点:考查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的知识。
10.C
【解析】
试题分析:青霉素是抗生素,有组织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虽经三千万倍的稀释仍有疗效,故C项错误,本题选C。
考点:正确使用药物。
11.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方法过程中需高温分解石灰石制备氧化钙,故能耗大,正确;B、该过程中氢氧化钠、碳酸钙回收循环利用,正确;C、正确;D、该环节中生成的难溶物碳酸钙,直接过滤洗涤即可,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转化有关问题。
12.B
【解析】垃圾应该分类回收、废物利用,简单的焚烧或深埋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或治标不治本,故答案为B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一般的化学药品着火,要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但是如果是Na、K等着火由于燃烧产物能够与水或CO2发生反应,所以就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错误。B.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就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CO2的产生,从而可以实现低碳生活。正确。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受潮变质。错误。D.在人体内没有纤维素可水解的酶,因此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但是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因此也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物质。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知识。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石油、天然气、煤属于化石能源,短时间内不可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是清洁能源且可以再生,是新能源的范畴选B。
考点:考查新能源的判断。
15.B
【解析】
试题分析:B、酶为蛋白质,酶只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起作用,温度升高使之变性,从而失去活性,故B错。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仪器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水可以在光能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选项A正确;贮氢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能够大量吸收氢气,一个金属原子可以与两三个乃至更多个氢原子结合,形成金属氢化物,选项B不正确;焚烧炉产生的二恶英和呋喃气体为等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选项C正确;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min或煮沸(100℃)2min以上可灭活,选项D正确.
考点: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涉及水的分解、贮氢材料、生活垃圾的处理及病毒的防治等
17.A
【解析】
试题分析:A、先通氨气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再通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碳酸钙沉淀,若先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不利于碳酸钙沉淀的生成,错误;B、根据元素守恒,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正确;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被重新利用,正确;D、向甲中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生成的氢氧化钙结合成碳酸钙沉淀,可除去钙离子,有利于制备(NH4)2SO4
考点:考查硫酸铵的制备
18.(1)Na2S+2CO2↑
(2)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④2NaHCO3Na2CO3+H2O↑+CO2↑?
(3)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4)NH3和CO2?
(5)CO2和饱和食盐水?
【解析】本题根据化工生产的实际和发展过程来设置习题,重点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和对化工生产原料循环利用的了解和判断。?
19.(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用Fe(OH)3脱去天然气中的H2S,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2Fe(OH)3=Fe2S3+6H2O。
(2)CH4+H2O=CO+3H2,所以生成0.9n molCO时,生成H22.7nmol。
(3)K2CO3+H2O+CO2=2KHCO3,加压平衡正向移动,依据的原理是勒沙特列原理。
(4)CO2可以用来做制纯碱的原料。
考点:工业流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综合性强。
20.(1)白云石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1。
(2)Na2CO3和NaHCO3 1∶1?
【解析】(1)
CaCO3·xMgCO3CaO+xMgO+(1+x)CO2
(100+84x) g        22.4(1+x) L
27.6 g 6.72 L
=
x=1
(2)由白云石成分为CaCO3·xMgCO3,可看作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合物,加热时均分解,其产物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可生成Na2CO3、NaHCO3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钠守恒和碳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21.(1)氧气(或空气)
(2)A;C
(3)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腐蚀设备
(4)放热;可能会导致(过氧化物)爆炸
(5)c
(6)丙酮、苯酚;苯酚的沸点高于丙酮
(7)原子利用率高
【解析】(1)异丙苯被氧气氧化为异丙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分解即可得到苯酚和丙酮,因此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氧气或空气。
(2)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A和C中进行。
(3)异丙苯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分解,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因此缺点是容易腐蚀设备。
(4)△H小于0,则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由于过氧化物受热易分解,因此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容易发生爆炸。
(5)苯酚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选择碳酸氢钠。
(6)由于苯酚的沸点高于丙酮,丙酮先气化,所以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丙酮和苯酚。
(7)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原子利用率高、没有副产物。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的分析与应用,涉及试剂的选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反应条件控制、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