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六大主题“遗传与进化”,对应现行教材“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新课标十个概念中的第七个概念:概念7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类通过生殖发育体现了物种的延续和发展。如图所示: 具体如下: 7.1.1植物的生物 包括生殖结构和生殖方式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两栖动物的卵生、变态发育过程及对环境的保护 7.1.4鸟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卵的结构及功能,鸟的生殖发育经历过程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类通过生殖发育体现了物种的延续和发展。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物种延续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生命观念: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重点) 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的发育关系。(难点) 描述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常见方式。(重点) 能够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难点) 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过程。(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重点) 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难点)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难点) 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 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难点) 科学探究: ①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② 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保护大自然,珍爱保护动植物,关注社会,关爱孕妇。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想一想、议一议”问题或情境导入,均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探究实践”、“观察与思考”、“小资料”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练习”和“课外实践”,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主题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依据课标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节)让学生了解植物物的生殖式及过程特点。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节)重点介绍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第三部分(即教材第三节)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第四部分(即教材第四节),重点介绍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本单元探究活动丰富多样,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在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除安排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以外,还安排了 “探究”。利用典型的对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要点及其意义;通过练习抽样检测的活动,操作比较简单、但对学生领悟抽样的方法有重要意义。“探究”是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没有提供可参考的实验方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编写意图 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进化发展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从个体来看,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延绵起伏、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本单元包括四个专题内容:专题一《植物的生殖》、专题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专题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专题一《植物的生殖》是在学习已有知道:花的结构以及传粉受精的过程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及应用,并为以后的“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专题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空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专题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教材极富探究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专题四《鸟的生殖和发育》包括两个内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观察鸡卵的结构。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高一等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昆虫、两栖炎、鸟类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搜集丰富的情景素材:进入草梅基地——了解草莓花的结构;探究蝗虫的养殖过程——理解不完全变态;观察鸡卵的结构——了解鸡卵结构和功能; 2、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植物组织培养;观察蚕的孵化;了解环境对牛蛙的影响。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等,收集有关生物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生殖和发育并进行交流和分享。调查生态环境对生物生殖的影响;讨论生物的生殖、发育的重要意义。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七年级上册学习过植物的有性生殖,八年级上册则对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基本结构及特性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以及基本掌握探究实践、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分析归纳等能力。 生活中对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都有过接触,小学阶段养过蚕、见过蝌蚪、也经常在生活范围内见到鸟类。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本章内容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材上所安排的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易理解和实践。教师要充分了解、利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真正“从做中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整体可以利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_上分享所见所闻→科学实验或动手实操→总结归纳特征→课后知识延伸”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课前教师对学生学情、已有知识准确把握,做到精选素材、精选习题、精选活动,高效课堂。 2、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当场生成及时应对,做到心中有数、以生为本、以学促教。 3、课后拓展延伸精准多样,设置有意思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1.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课堂上能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但长时间后注意力容易下降,需要教师把控时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实践、动手操作、言语表达等能力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每堂课至少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提升班级综合素养。 3.课后实践任务完成质量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教师及时强化、鼓励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通过在课堂上以不同形式分析植物、昆 虫、两栖动物和青蛙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探究实践 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设计、制作和改进,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相关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态度责任 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能以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不盲从他人,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理性审视,尊重他人的观点;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初步树立积极的环保意识,投身于热爱生物的实践中去。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的特点和过程
无性生殖的特点
无性生殖的应用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
青蛙的发育
鸟的生殖和发育 鸟卵的结构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考核方式 选择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拓展题:环境保护 排序题:生物发育过程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哪些方式及过程?各自有什么特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内容,解答预设问题,概述植物的生殖过程及特点。理解生物生殖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几种?其发育有哪些特点?课前收集一些昆虫生殖发育的案例。认真阅读学习课本,对比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特点。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两栖动物的如何生殖?其发育有哪些特点?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简单概述两栖动物是如何生殖的。描述两栖运动发育特点。举出生活中见到的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例子。鸡卵的结构?鸟是如何生殖和发育的?实验:探究“鸡卵的结构”,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特点。绘制鸡卵的结构,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落实基础知识。认识生物圈中生物的延续和发展,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知识。 2、横纵向分析比较。加强章节直接的联系,帮助形成大概念和重要概念。 3、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了解本单元知识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不同生物类群的图片、种子的图片、昆虫的图片、两栖动物的发育图片等 实验室资源: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 、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的实验装置。 生活资源:植物种子、昆虫、两栖动物、鸡卵等。 硬件设施资源:希沃白板、投影仪、扩音器、PPT等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活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 新授课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 1 新授课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新授课
第一章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新授课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第一章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收集植物的花和种子的结构特点。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 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话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活动:观察两栖运动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第一章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活动:观察鸡卵的结构特征。(共29张PPT)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理解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说一说:
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意思?
新知导入
青蛙
蝾螈
蟾蜍
大鲵(娃娃鱼)
新知导入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人是怎么知道有青蛙的?青蛙为什么鸣叫?它在什么时候鸣叫?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
新知导入
思考交流: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鸣叫有什么意义?
雄蛙口角两旁有鸣囊,所以只有雄青蛙能够鸣叫。
吸引雌蛙
目标导学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新知讲解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
提高蛙卵的受精率
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增加了精卵结合的机会。
体外受精,受精率低;受精卵易受到外界影响会降低受精卵发育成蛙的概率(如环境、天敌);
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种群繁衍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于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新知讲解
青蛙的生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蛙的卵块
雄蛙鸣叫
水中受精
受精卵
雌蛙产卵
雄蛙排精
雌雄蛙抱对
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新知讲解
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它的妈妈?
它和妈妈完全不相同
新知讲解
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蛙的发育过程
新知讲解
青蛙和蝌蚪的比较
蝌蚪 青蛙
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水(只能生活在水中)
水、陆地(水陆两栖)
鳃
肺(皮肤辅助呼吸)
头、躯干、尾部,没有四肢
头、躯干、四肢,没有尾
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
青蛙发育方式是什么?
变态发育
新知讲解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与昆虫都是变态发育。但昆虫的变态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则没有这两种变态发育之分。
新知讲解
青蛙发育特点:
变态发育,
发育离不开水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新知讲解
蟾蜍 大鲵 蝾螈
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和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目标导学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新知讲解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呢?讨论一下吧!
?
两栖动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与精子的结合概率低,亲代关照极少,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都会降低受精卵正常发育的概率。一次产出数量较多的卵,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熟,有利于种群繁衍。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
新知讲解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2.25亿年
2.25亿年至今
资料分析: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新知讲解
据表可知,两栖动物的发展状况与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两栖动物为什么走向衰退?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
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新知讲解
箭毒蛙
辨一辨: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下图)、非洲胎生蟾蜍等。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新知讲解
1、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讨论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必然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导致其数量减少。
2、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减少农药的使用,污水的排放,保护水环境。
畸形动物:
青蛙以大多数的农业害虫为主食,比如蚊子、苍蝇、飞蛾、稻飞虱、青虫、蝗虫等,极大的帮助了人们制止农田里的害虫。
一天>50—60只
一年> 10000 只
农田卫士
新知讲解
出谋划策:
为使青蛙顺利繁殖,消灭庄稼害虫,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蛙的措施。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严禁捕食青蛙,不污染水环境,特别是池塘河流,保护好青蛙的“家”。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发育
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离不开水
(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
体外受精
(水中完成)
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环境
鸣叫
(求偶)
抱对
(提高受精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C
课堂练习
2.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雌蛙体内成熟的卵细胞 B.受精卵
C.刚孵出的小蝌蚪 D.刚由蝌蚪发育成的小青蛙
B
课堂练习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长出后肢的蝌蚪 ②雄蛙鸣叫 ③雌雄蛙抱对 ④蛙卵受精,形成卵块 ⑤成蛙 ⑥长出前肢的蝌蚪
A.③②④⑥①⑤ B.②③④①⑥⑤
C.⑤②③④①⑥ D.①②③④⑤⑥
B
课堂总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道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我们要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作业布置
活动: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课题名称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归纳出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青蛙为例,教材中的资料也极富有探究意义,意在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互动探究、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法等。 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一一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 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 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理解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探究实践: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两栖动物的结构特点。
2 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3 阐明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探究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与探究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科学态度 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主要采用图文介绍,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内容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实物、图片等,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另外,可以根据学情,安排“课后实践活动”。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要求,指导设计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说一说: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领: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人是怎么知道有青蛙的?青蛙为什么鸣叫?它在什么时候鸣叫?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 学生结合所学生活知识,举手发言,回答两栖指的是什么意识。 学生大声朗读古诗,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回忆并回答“两栖”的意思,有效链接以前所学知识,为今天所学建立知识纵横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读古诗,想问题,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成功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新知探究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思考交流: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鸣叫有什么意义? 教师引领:雄蛙口角两旁有鸣囊,所以只有雄青蛙能够鸣叫。 2.探究思考:(1)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 教师引领: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增加了精卵结合的机会。 抱对有利于精子直接排在卵细胞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于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教师引领:体外受精,受精率低;受精卵易受到外界影响会降低受精卵发育成蛙的概率(如环境、天敌); 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种群繁衍 3.归纳总结:青蛙的生殖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产卵,雄蛙排精——水中受精——受精卵 青蛙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4.青蛙和蝌蚪的比较 教师引领: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 5.思考:青蛙发育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领:变态发育 强调:两栖动物与昆虫都是变态发育。但昆虫的变态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则没有这两种变态发育之分。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认真分析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所学所知和教材内容,归纳总结青蛙抱对的意义,并举手在班级进行发言汇报。 学生共同归纳总结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并做好笔记整理。 学生认真分析对比青蛙和蝌蚪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呼吸器官,完成表格填写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变态发育。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青蛙鸣叫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归纳总结青蛙抱对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填写表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青蛙和蝌蚪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呼吸器官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列举你所知道的两栖动物? 示例:蟾蜍,大鲵,蝾螈…… 教师引领: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和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2.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呢?讨论一下吧! 教师引领:两栖动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与精子的结合概率低,亲代关照极少,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都会降低受精卵正常发育的概率。一次产出数量较多的卵,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熟,有利于种群繁衍。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 3.资料分析: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思考交流:据表可知,两栖动物的发展状况与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两栖动物为什么走向衰退? 教师引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 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4.辨一辨: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下图)、非洲胎生蟾蜍等。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5.小组讨论: (1)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引领: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必然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导致其数量减少。 (2)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领: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减少农药的使用,污水的排放,保护水环境。 农田卫士: 青蛙以大多数的农业害虫为主食,比如蚊子、苍蝇、飞蛾、稻飞虱、青虫、蝗虫等,极大的帮助了人们制止农田里的害虫。 一天吃大于50——60只害虫 一年大于10000只害虫 7.出谋划策:为使青蛙顺利繁殖,消灭庄稼害虫,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蛙的措施。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教师引领:严禁捕食青蛙,不污染水环境,特别是池塘河流,保护好青蛙的“家”。 学生大胆举手,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两栖动物。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之后,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 学生认真研读教师给出的资料 ,通过对比分析,举手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好笔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愿组成小组,对教师出示的观点进行辨析,各小组查找理由并做好举手大胆发言阐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并举手汇报。 学生认真阅读“农田卫士”,了解青蛙对农业的作用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举手“出谋划策”。 通过引导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两栖动物,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两栖动物一次产出数量较多的卵的意义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适应环境的认识。 通过向学生展示两栖动物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科学的了解环境条件对于两栖动物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辨一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通过向学生生动展示“农田卫士”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意识的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课堂小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道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我们要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问题。
作业设计 活动:观察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