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作业 4.6 第2课时 凸透镜的应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课时作业 4.6 第2课时 凸透镜的应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6 01: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节 第2课时 凸透镜的应用
作业目标 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5 min,实际用时 min
答错题题序
【基础作业】
知识点一 放大镜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手摸一摸镜面,会发现它是一种 (选填“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薄边缘厚”)的镜子。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被观察的物体,同时调整头部位置,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2.用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 ( )
A.焦点以内
B.焦点上
C.焦点和两倍焦距之间
D.两倍焦距以外
知识点二 照相机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一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15 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cm,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所示,“自拍神器”——自拍杆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到利用自拍杆自拍,这是通过增大物距,导致像距 ,从而使手机拍到的人脸 ,取得旅行者需要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三 显微镜
5.如图,这是某显微镜内部部分光路图,F为焦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目镜是 (选填“凹”或“凸”)透镜。
6.我们要观察植物的细胞,应选用 (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凹面镜
知识点四 望远镜
7.如图所示,这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的物镜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机”)的镜头;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很多,主要目的是 。
【能力作业】
8.如图所示,这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9.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相同
C.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10.图为一种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O1为物镜光心,F1为物镜焦点,O2为目镜的光心,F2为目镜的焦点。用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
(1)AB经物镜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A'B'。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AB离物镜的距离u与物镜焦距f的大小满足的关系是 (选填“u2f”)。物体AB远离物镜时,经物镜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画出光线a、b经目镜折射后的光线。
【素养作业】
11.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放大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思考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参考答案
基础作业
知识点一
1.中间厚边缘薄 远离
2.A
知识点二
3.大于 实
4.变小 变小
知识点三
5.凸
6.C
知识点四
7.照相机 使像更清晰
能力作业
8.B 9.D
10.(1)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2)u>2f 变小
(3)答:
素养作业
11.答:放大镜是凸透镜,若焦距大的靠近物体,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