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3 16: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孔子仁、德、礼、中庸
有教无类产生孟子、荀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成为“蔚然大宗”焚书坑儒,遭受打击思考:汉代儒学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初:道家“无为而治”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实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着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时代需要▼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
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适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众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加强需要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探究学习一:一种思想在 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有关?3、学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1、时代的需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2、统治者的需求探究学习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统一思想是只要人民读一种书,他的主要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顾颉刚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