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10-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美国﹚罗迦·费·因格广东省肇庆加美学校初中部:田博勋1+1=?看一看:图中是什么?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汲取(jí):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预习
反馈课文朗读1.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把握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感知全文大意。
4.拿笔在书上圈点勾画作笔记。理清层次一、提出问题:(1-2段)
二、分析问题:(3-12段)
1.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4.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关于“推敲”的典故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镂:雕刻。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贝 多 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他幼年早慧,在年轻时就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却失聪了。但是,在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旧继续着音乐家的生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 。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乐曲家之一,创作了《英雄》、《命运》、《田园》等交响曲,《月光》、《热情》、《黎明》等钢琴奏鸣曲。贝 多 芬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重要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 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 士 比 亚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妙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爱 因 斯 坦 认识了这么多的 伟人,他们因为富有创造性思维而成功,那么怎样才富有创造性思维呢?探究交流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3、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5、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回答。)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
3、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进行尝试)。2.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要素?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举例论证: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3.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联系生活体验,你能再补充一两个事例吗? 拥有创造力的人: 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5.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讨论)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1)例证法: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
——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论证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有创造力吗?拓展训练风? 地理老师说:
哲学老师说:
文学老师说:
历史老师说:???? 美国小镇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她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三个候选人:A 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 曾经被两次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 ,不吸烟,偶尔喝点儿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儿啤酒,年轻时候从未做过违法的事。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孩子们都选了C,然而错了,这三人依次是:A.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希特勒:夺去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26个孩子和一道题》一起来做思维操!3.以“同情”为本体,仿照例句“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造几个比喻句。1.TRY24点:用2、6、7、8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 仿照下面的语段,以“魅力”开头另写一个语段。 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焦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风度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风度是思想者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书…… 百家讲坛你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正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反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小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