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作业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幕”演说发表 ②马歇尔计划出台 ③杜鲁门主义提出 ④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2.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3.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右图《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
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5.假如你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文章,以下哪些词汇可能出现在你的文章中( )
A.杜鲁门主义 朝鲜战争 经互会
B.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越南战争
C.华沙条约组织 “特种战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6.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互相对立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实行什么政策?它说明了美国的什么意图?
(2)针对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8.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10.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部长在联合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2.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书中有关于二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 )
A.北约、华约成立 B.两个德国分立
C.抗美援朝 D.古巴导弹危机
13.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气氛,“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军事、政治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14.人们称美苏“冷战”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下面这幅国际政治漫画(下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法国殖民主义”,上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美国亚洲政策”)所描绘的热点地区是( )
A.朝鲜 B.越南
C.中东地区 D.伊朗和伊拉克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25日,朝鲜军队今天越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军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朝鲜军队为了“解放”朝鲜半岛南部,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朝鲜。但是,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占领了汉城和朝鲜南部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请你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生,你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D [解析] “铁幕”演说发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1946年,马歇尔计划出台于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3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9月。
2.A [解析] “冷战”时期形成两极对抗,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D [解析] A项只是对欧洲走向联合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作用,B项北约的建立是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C项是干涉别国内政的措施。D项通过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使西欧和东欧向两个方向发展。
4.C [解析] 美苏“冷战”的加剧,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5.D [解析] 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冷战”概念的理解,它是指除直接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必须是不诉诸武力。A中的朝鲜战争,B中的越南战争和C中的“特种战争”都是“热战”。
6.B [解析] 德国分裂是美苏在欧洲“冷战”的结果,朝鲜分裂是美国与苏联在亚洲争夺的结果。
7.[答案] (1)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2)1949年,苏联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签订《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解析] 第(1)问可根据材料和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分析其措施,然后归纳其政策,说明其本质。第(2)问可根据第(1)问进行分析,并根据美苏对抗的本质回答第二小问。
8.D [解析] 材料中的“极权政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的性质不同。
9.C [解析] 国家利益是对外关系的基石。
10.A [解析] 从漫画中的文字可以观察到,此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向西欧国家提供援助,因此该事件是马歇尔计划。
11.B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据此判断美国正在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应对措施便是成立经互会,故选B。
12.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无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表明对这个国家进行了分区占领,并且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据此分析能为题中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应是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13.C [解析] 在两大军事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团对峙的局面下,“冷战”是主要的方式,但也有局部的“热战”。美苏实力均衡,相互制约,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冷战”局面下两大集团的争夺导致朝鲜半岛、越南、阿富汗等局部地区发生了“热战”,造成局部地区的动荡,但“冷战”并未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14.B [解析] 从题目要求来看是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回答消极方面的影响。①属于积极方面的影响,排除;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矛盾造成的,而不是“冷战”造成的,排除④。
15.B [解析] 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二战后,法国殖民主义者再度入侵越南,但在1954年被迫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越南战争。故漫画中的地区应为越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6.[答案] (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攻;材料二认为是朝鲜要“解放”朝鲜半岛南部;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一场内战;材料四认为是朝鲜反抗韩国的侵略。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史实。(列出两条即可)
(3)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感情。
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如有可能,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