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作业
1.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
①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
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
3.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假如她采访你,你将怎样回答( )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活跃,1966年7月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我国社会尚未认识“人大”的重要性
B.“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
C.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
D.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5.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6.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主任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主任告上了法庭,村主任终被拘留。下面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0月1日,是《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诉讼法》正式施行25周年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第一部为“民告官”撑腰的法律,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90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民告官”案件连续以年均60%的增幅增长。从1990年的266件,到2009年的5603件,20余年间,江苏“民告官”案件数量增长了近20倍。数据表明,如今城建拆迁、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征收是“民告官”最“热门”的三大领域。
材料二
图(a) 普法宣传 图(b) 村民投票选举
(1)材料一中法院受理“民告官”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何表现?
(3)材料二中图(b)反映了什么?图(a)和图(b)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8.“今年的5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的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这场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9.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10.右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 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
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
C.1927—1937年
D.1977—1987年
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新时期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3.1982年我国颁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
C.基层民主选举 D.依法治国
15.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简述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发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C [解析] ①是在1954年,②是在1949年,不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
2.B [解析] 1997年,中共“十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3.D [解析] 改革应从制度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发生。
4.D [解析] 1966年,“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革命”开始,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D项正确。A项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矛盾,排除;B项是“文革”的表现,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5.B [解析]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6.C [解析] 村民自治制度开始实行于1998年,排除②;①与材料无关。
7.[答案] (1)《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日益成为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普通公民的人身权利得到保障;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
(3)图(b)反映的是村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正因为有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宣传活动,才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解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概括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一定要准确回答出法律依据。第(2)问需要归纳概括,从法制观念的不断进步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第(3)问,图(b)是基层民主选举方面的内容,要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8.C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浩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这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方面的主要原因。
9.D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来说,这些口号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而口号是涉及当时民主政治与法制。
10.B [解析]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各个方面倒退,所以历史拼音颠倒过来,表示这段历史是颠倒黑白的历史,是开历史的倒车。
11.A [解析] “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明确“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B、C、D三项均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民主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13.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加快,颁布了1982年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4.C [解析] 基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选举是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A、B两项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确立;D项是社会主义法治,不是民主。
15.B [解析] 乡村基层选举是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项。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A、C两项不正确。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基层选举要早,故D项不合适。
16.[答案] (1)成果:新中国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1954年宪法。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
(2)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实行依法治国。
(3)特点: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与广泛性。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归纳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第二小问,概括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各自的特点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不难得出结论。第(3)问,注意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体现在中国特色上,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