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3 16: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作业
1.读下列“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唯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B.“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外交三大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4.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指出:“上海在美中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中美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是指(  )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D.中美关系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5.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  )
A.《阿拉木图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7.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3)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8.1949年2月,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0世纪50年代初,中印掀起友好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的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________)的欢呼声。材料中括号内横线处省略的句子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岁
B.万隆精神万岁
C.支持日内瓦公约
D.力争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10.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发表评论说:“(此次会议上)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11.周恩来总理怀着兴奋的心情,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抖擞地登上主席台,发表了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世界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本次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C.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D.鼓舞着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
12. 下图中的人物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团的团长,1971年他开怀大笑的场景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被称为“第一次出现的中国笑容”。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
A.中美就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
D.中日正式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13.20世纪70年代,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可知 (  )
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了文化交流
B.中日邦交正常化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经济文化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条件
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
14. 某出版社发行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都有一个标题,其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  )
A.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B.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 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 抵制逆流 分道扬镳
D.越过惊涛 世纪风采 播种友谊
15.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据[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联邦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 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1)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3)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1.B
2.B [解析] 关键词为“菲律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由此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条件。
3.B [解析]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17个,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 1972年2月,美国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D两项不符合题意。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5.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理解能力。“桥梁”指的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6.B [解析] 2001年,中国、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7.[答案] (1)独立自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外交方针。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2)推行多边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8.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背景的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全面封锁,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采取孤立和敌视的态度,在此情况下毛泽东访问苏联意在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9.A [解析] 据时间和“中印友好”等主要信息可推断为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10.B [解析] 从材料中的“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B项正确。
11.B [解析] A、C两项是指日内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因为当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还未提上日程。从材料中“有色人种会议”等信息可以判断是亚非国际会议,B项与之相符。
12.B [解析] 本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知识点,能力上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1971年”“第一次出现”等信息,可判断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是在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C两项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合。故B项为正确答案。
13.B [解析] 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日本逐渐认识到合则两利、战则两败,“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了三大突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故答案选A项。
15.D [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外交已经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转变。
16.[答案] (1)背景:两大阵营尖锐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作用: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起了积极作用。
(2)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联合抗苏(或“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3)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与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解析] 第(1)问,把握材料一中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信息,然后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综合回答。第(2)问,对给出的国家进行整体分析,结合当时主要的外交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第(3)问,从外交关系变化的利益基点理论入手,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